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兰台世界》2007,(8X):63-64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档案汇编,内容丰富,包含有农事诗、怨刺诗、爱情诗、战争诗、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等,是我们研究周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宴饮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写君臣上下、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欢聚宴享的诗歌,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了时人的民俗文化,是我们了解当时饮食民俗的重要档案资料。这些档案,不仅生动地展示了西周时期丰盛的酒食,更深刻地体现了饮食中虔诚的祭祀,丰富的娱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的研究方法不可取──评《诗经的生活艺术》冯耀初在书肆中,有一本叫《诗经的生活艺术》的书吸引了我,遂解囊购回。读完这本书,感觉许多地方以实用主义穿凿《诗经》,值得商榷。该书开宗明义声称,要在“实用”上着力。为读者“搭桥”,“导引”读者认识《诗经...  相似文献   

4.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的研究著作如汗牛充栋.但是为《诗经》编纂索引则是近几十年的事.自洪业、聂崇岐等人于1934年编纂刊印了我国第一部《诗经》的专书索引--《毛诗引得》以来,先后有一些此类著作问世,对诗经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本文对几种主要的《诗经》索引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诗经》索引研究及其它诗歌索引的编纂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相似文献   

6.
程俊英所著的《诗经译注》对每一首诗做了题解、注释与译文,是重要的《诗经》版本,流传甚广.本文以男女情感为线索,结合《诗经译注》的题解与注释,按照恋爱、婚嫁、婚姻的阶段分析了《诗经》中所体现的情感生活经历,感受《诗经》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李洪连 《大观周刊》2010,(48):167-167
《诗经》中的女性是一个非常特殊有意思的群体,研究她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往.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记载先秦时期风俗民情的珍贵史料。本文通过《诗经》所提供的有关资料,从周代先民对野生植物采集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9.
伐檀     
《伐檀》选自《诗经·魏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这部总集在成为儒家的经典以前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旧说系孔子所删定。近代研究者多疑其说,认为孔子实未删诗。《诗经》集中三百零五篇作品,是两千五百年前,反映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的诗歌创作。《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雅又有《大雅》、《小雅》之别。风是以民间歌谣为主体,大  相似文献   

10.
<正>《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篇章描绘了周代鲜活的生活画卷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其中的婚姻生活是周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诗经》中婚恋诗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先民们用他们淳朴的歌喉唱出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些情歌熔铸了丰富深刻的婚俗文化,对于我们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研究《诗经》,了解周代的婚俗文化不无益处。一、"匪媒不得"与"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相似文献   

11.
明代出现的《诗经》文学评点,是《诗经》学史上的新的文学批评方式。《诗经》评点从来源上可分为原创评点、转录评点和嫁接评点三种。三种评点又交叉存在,错综复杂。本文在理清现存明代《诗经》评点版本的基础上,叙录目前仅见的十一种《诗经》评点著作,以期呈现较清晰的明代《诗经》评点眉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3.
贵州人民出版社早在1980年就首次推出了《诗经全译》。该书的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广泛重视。因为它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个《诗经》全译本,不仅注释兼及百家,且译诗具有民歌风味,通畅信达,不失为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该书一出,学人争购,海内名家亦纷纷关注。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编辑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96期发表了署名洪沉的文章《从<诗经全译>看古诗今译》,充分肯定了《诗经全译》。文章指出:“在50年代以后,出版了好几种《诗经》译注本,但都是选译或是其中某一部分的译注。都没有把《诗经》作为完整的一部分加以翻译。《诗经全译》是一个新的开端。《全译》比较充分地吸取了历代和今人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14.
《清代硃卷集成》中录有清代习《诗》士子履历、《诗经》义试题、士子答卷及考官评语等,故于《诗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由此窥视普通士子的习《诗》情况,二是可见科举考试出题倾向对士子《诗经》学风的影响,三是可反映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随着学术界思想理论方面的解放和西方理论的引进,《诗经》作为经学的研究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了。人们抛弃了所谓的圣人制作、圣人删削的神话,蒙在《诗经》之上的层层尘垢被全面廓清。另一方面,本世纪考古发现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推动《诗经》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研究这些考古发现的《诗经》文本,将有助于认识《诗经》流传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诗与意识形态》,李春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诗经》历来被看作是教化的经典,对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起着指导作用。虽然有不少学者,如朱熹、方玉润等,也渐次阐发出诗经吟咏情性的功能,但仍是在“止乎礼”这一前提下进行的。但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新的文学观念的引  相似文献   

17.
《诗经小学》是段玉裁早期著作,现存四卷本和三十卷本两个版本。四卷本《诗经小学》由臧庸删录而成,蕴含着臧庸的编纂思想。臧庸在删录《诗经小学》时遵循“分条立目”的体例,重视汉唐学说,改保留小篆字形的字为简化字,增加按语。四卷本《诗经小学》体现出臧庸崇尚汉学、不泥古、不笃信成说的编纂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郭乐 《大观周刊》2011,(21):39-39,22
《二南》是《诗经》中具有特殊地住最富文化内涵的部分,排列于《诗经》的卷首,其比兴手法的运用已经相当纯熟,并且对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二南》诗歌的具体分析,来浅析比兴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从而加深我们对《诗经》中比兴艺术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署名为钟惺的《钟伯敬批点诗经》对明清之际《诗经》评点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此书是否为钟惺所作众说纷纭。此书主要版本朱墨本及三色套印本二者间红评部分亦有差异,为版本探讨提供空间。张洪海先生整理的《诗经汇评》为今人了解明清之际《诗经》评点开辟了窗口,但误判三色套印本中红评部分与朱墨本相同,实际上遮蔽了朱墨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者,其《诗》学思想及其《诗集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诗》家注重朱子之学,崇尚《集传》成风.《诗集传》既是元代科举的参照经典,也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