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莉 《语文天地》2014,(11):22-23
序曲:学习诗歌无非就是读读背背 最近教学的诗歌单元所选的六首中外现代抒情诗,在情感、意义、意境、象征、炼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但遗憾的是,在学完前三首经典诗歌之后,学生的兴趣并不大,认为诗歌无非就是读读背背,最终能把课后的几个简答题背出来就行了,因为考试只考这些。甚至有学生私下嘟哝:“学诗有什么用啊,我将来又不做诗人。”  相似文献   

2.
张俊芳 《学语文》2003,(4):20-20
拿到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书,着实让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惊讶,没想到这册书的六个单元,竟然有三个单元的诗歌。教了十多年的书了,像这样集中起来教诗歌还是第一次,以前教诗歌,最多也就两三首放在一起,像这样三四十首放在一起上,特别是第一单元竟有十三首现当代诗歌,真是让我们不知如何处理。因为凭以往的经验,学生大多喜欢古诗词,认为它们言简意丰,大多押韵,而且律诗绝句又不会太长,好读好背,对现代诗歌则毫无兴趣。怎样让学生喜欢现代诗歌,怎样教好这些现代诗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为此我在导入和延伸这两个环节上,尝试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3.
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为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第四册有一个诗歌单元外,其他三册均是两个诗歌单元,里面按诗歌历史发展顺序收录了近五十首诗歌。集中学习鉴赏这些诗歌,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伍腾 《湖南教育》2004,(14):28-29
以前,诗歌教学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会背却无法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因而把诗歌学习当作一件枯燥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课程标准改革后,诗词类文章加大了比例,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单元,选录了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当代的诗词。为培养学生对诗歌类文章的品味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力求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取得了好的效果。正式上课之前,我花了一节课让学生们说说对诗歌的感悟以摸清学情。学生发言积极、真实。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读诗,因为读不懂!有的学生说:现在的生活没有诗意,现在…  相似文献   

5.
《墨梅》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梅画卷,蕴含着语象之美、思辨之美、志趣之美。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审美创造素养的目标要求,采取“联结实虚感语象”“联结真谬行思辨”“联结诗史悟志趣”等策略,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由文字走向意象、走向思辨、走向诗人,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学的是唐代诗歌,入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这几位学生已经很熟悉的诗人的作品,原以为这个单元的教学很轻松,学生会很喜欢这些诗歌,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预设相去甚远。很多学生对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唐诗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看不到学生因为喜欢而颠来倒去地背诗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新彦 《考试周刊》2014,(32):36-36
正现行使用的课标教材,增加了诗歌比重,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注重诗歌教学,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诗歌容量大大加大。旧教材一册书就一首或两首诗歌,教师在教读时不以此为重,只是附略带过,让学生读读、背背。新教材半册内容安排了诗歌,我们在教读时是否可用老教法教学生呢?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呢?经过一年的探讨、钻研、实践,我得到了一些不成见解的见解,现总结如下,希各位前辈、同仁指教。我认为诗歌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诵读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诗歌的节奏往往是作者情感波动的表现,并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一、二个诗歌单元。初中新诗、古诗兼选,每册十首左右,并配有知识短文:《谈谈诗歌》。高中或新诗、古诗兼选,或只选古诗,每册也有二到六首。从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和编排体系看,诗歌教学是有一定比重的。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0.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11.
《四季的脚步》是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课文,是一首向学生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共四节,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来介绍景物及其特色,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光泽的自然美和浓厚的生活情趣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四季的变换。  相似文献   

1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我利用部分早读课的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诗歌甘泉,渗入学生心田,滋养他们成长.每周学二三首,每次一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精心滴灌,学生兴味盎然,赏析能力提高,智力获得发展."笔者以为于漪的做法抓住了诗歌教学的根本,把握住了培养鉴赏能力的关键,值得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在开展诗歌专题教学和复习时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细细咀嚼,颇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诗歌作品,能够在较浅层次上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首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词。教学要求是: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欣赏优秀诗篇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这一要求是教学大纲中“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学习这首词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词的知识,为阅读欣赏这首词积累感性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特别喜爱一些清新的小诗,但理解肤浅。对于诗歌精品的阅读欣赏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掀起语言的“面纱”,深入领悟内在意蕴。因此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15.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中国新诗和外国诗。阅读要求理解每首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诗所要暗示、启迪读者的深刻含义或道理,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表达方法,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二、改写是本单元的写作中心。改写,主要是表达方式或表达角度的改变,其实是对原作的一种再创作,需要丰富的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改写要过好“三关”:语言关、材料关、表达关。犤单元重难点犦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二、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三、学习对比写法的运用。四、学习比…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教材中.诗歌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但是.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种情况是教师仅注重于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名句佳篇诗歌鉴赏答案;一种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这样的诗歌学习,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于巴巴的背默、分析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7.
案例:以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古代诗歌"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此活动由我与两个班120名同学参加,时间约三周左右。分别完成了《(诗经)二首》、《离骚》、《孔雀东南飞》、《陶渊明诗两首》的教学任务。采用了导读、讲读、诵读、自读研讨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性与开放性的原则与方法,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原则与方法,更注意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新教材明显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含量。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一单元为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第三册一单元为《诗经》、《离骚》、汉魏晋诗歌,二单元为唐诗、宋词。第五册五单元是李白、杜甫诗歌。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编选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三首诗歌,可谓是别具匠心,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们可以从这三首诗歌中大致了解杜甫的人生概况,了解他伟大而又悲情的一生,欣赏杜甫诗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感受杜甫诗歌满腔爱国主义之情.这相当于一个杜甫专题学习,学生们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学习杜甫.我认为"忧国爱民,沉郁顿挫"这八个字可以全面概括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现结合这三首诗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