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一、借助幻灯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真实感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如讲原子一分子论知识,微观粒子运动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下面的幻灯投影.(1)将盛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表面皿与盛有滴入酚酞试液呈浅红色的浓氨水的表面皿分别置于幻灯机上投影,无现象发生.然后将两表面皿放在一起,用玻璃罩盖住,再投影,可看到无色酚酞试液逐渐变红,这表明氨分子从一个器皿跑到另一器皿去了,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学生看不清楚,特别是离讲台远的学生更是如此。用投影仪把实验放大,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举三例。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把配制好的酸、碱分别盛在表面皿里,放在投影仪上,然后用滴管取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试液滴在表面皿里。在投影幕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颜色的变化。二、酸与锈钉反应。把盛有盐酸的表面皿放在投影仪上,然后用银子放入锈钉,在幕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应过程。三、证明铜与酸不反应,铁、铝等金属与酸反应。把盛有稀酸的表面皿放在投影仪上,再把铜丝、铁丝、铝丝各自做成其元素符…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与学》2002,(9):40-44
~~存在SO2 - 4(C)将H2 、O2 混合气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 ,以除去氢气(D)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2 3.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 ,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   ) .(A)石蕊试液、AgNO3溶液、稀HNO3(B)BaCl2 溶液、酚酞试液、AgNO3溶液(C)石蕊试液、BaCl2 溶液(D)酚酞试液、BaCl2 溶液、AgNO3溶液2 4 .t℃时 ,分别将ag下列物质①硝酸钾 ,   ②氯化钠 ,③三氧化硫 ,  ④碳酸钠晶体投入bg水中 ,使其完全溶解 .则下列说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教材上安排了好几个酸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具体操作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向稀盐酸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有时会变浑浊;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有时溶液先变为红色,以后红色逐渐消失,有时甚至红色迅速消失,学生往往会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教材上安排了好几个酸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 ,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 ,向稀盐酸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 ,溶液有时会变浑浊 ;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 ,有时溶液先变为红色 ,以后红色逐渐消失 ,有时甚至红色迅速消失 ,学生往往会问 ,这是为什么 ?1 酚酞试液通常是 1 %的酒精溶液 ,可在天平上称取 1 g酚酞加酒精 5 0ml溶解 ,再加蒸馏水至 1 0 0ml。如果配制的酚酞试液浓度过大 ,而酚酞又难溶于水 ,当滴入大部分是水的稀盐酸中时 ,自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解的酚酞变成固体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2 N…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沉淀下来而约定俗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颇有特色,有的成语还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下列成语就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表现:一针见血取大头针一枚、白色滤纸一张、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少许。将滤纸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润湿,将大头针用氢氧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实验现象的溯源通城县关刀中学(437402)徐宁“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极为平常的演示实验。在一次“碱的性质”的学生实验上:试管①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但几分钟后红色会逐渐退去而变成无色。重复实验结果依旧...  相似文献   

9.
关于酚酞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蒯世定 《化学教学》1999,(12):36-36,37
酚酞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通常说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上述说法是否完善?怎样做好有关酚酞试液的实验等,需进一步研究.实验事实1.配制酚酞试液取0.1g酚酞,溶解在100g90%的乙醇中·2.浓硫酸遇酚酞显橙红色取2mL浓硫酸盛在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立即显橙红色.将此橙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10mL水,橙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加热另一份橙红色溶液.溶液变为黑色.取体积比大于或等于1:1的硫酸溶液2mL;加入1~2滴酚酞试液,都使溶液显橙红色或浅红色.3.浓盐酸、浓磷…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讲 Na_2O_2与 H_2O 反应时,除了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生成的 O_2以外,教师普遍补充了用酚酞试液去检验溶液的碱性,证明反应生成了 NaOH。教师当然可以想到,无色酚酞在变红之后,很快(1 min 之内)又会褪成无色。对于这一现象,学生在瞬间会感到奇怪,但仔细一想 Na_2O_2与 H_2O 反应后的溶液成分是  相似文献   

11.
邱峰 《考试周刊》2008,(10):223
先说一次学生探究实验.学校开设探究式学习研究课,教学内容为"酸碱指示剂",由王老师执教.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指示剂的性质,实验教师给每个小组(2人为一小组)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固态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等.  相似文献   

12.
趣味成语实验江苏省江浦县第二中学(211800)邹支龙1.一针见血将一根用碱液润湿的针,刺穿一张白色滤纸(滤纸已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便可在刺穿处看到红色“血迹”,此可谓“一针见血”,实验原理: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点铁成金(铜)(点铁成...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课也要教学生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固原师专吴茂江1995年中考试卷中,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填“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仅在这一句话中,考生把溶字写成“熔”、蕊字写成“芯”、蓝字写成“兰”、酚酞写成“粉态”的比比皆是,经抽查一...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1了解 浓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其保存;化学肥料的种类和对农作物的作用.2掌握 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的通性.二、知识结构1碱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电离:M(OH)n=Mn++nOH-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2酸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硝酸酸的电离:HnR=nH++Rn-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  色(2)酸+活泼金属→盐+H2(3)酸+碱性氧…  相似文献   

15.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6.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初中自然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一般较差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在初一年级中选出两个班级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在普通初中自然科学实验课上 ,利用投影幻灯辅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即投影幻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 .经过初步的对比实验和分析 ,发现利用投影幻灯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辅导学生进行实验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提高 ,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相似文献   

18.
整个氧化物一节,没有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学习这节内容觉得比较枯燥。为激发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我在教这节内容时安排了以下5个演示实验。一、酸性氧化物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入 CO_2。现象为溶液的红色消褪并变浑浊。2.将盛有硫磺粉的燃烧匙点燃后,伸进盛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集气瓶中,待火焰熄灭后取出燃烧匙,盖上玻片并振荡。可看  相似文献   

19.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广播、录像、电视、计算机等相继介入教育,使教育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为学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视、读空间。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市场的有力手段。现就如何利用幻灯、投影等进行学生课外活动,设计一例如下。活动内容:知识“竞猜赛”。活动目的:1.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活动准备:1.幻灯机(或投影仪)两台(一台供显示“竞猜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