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梅 《兰台世界》2011,(12):26-27
关于我国古代书装史研究的成果非常多,比较集中的是关于图书装帧形式的研究,本文就我国古代书装史的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和不足之处,以期对现实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奏议在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代个人奏议档案的编纂进行研究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历代个人奏议档案的编纂状况,对奏议档案撰者与纂者之间的关系和编纂动机进行分析,对奏议集的编纂体例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丰富关于我国古代个人奏议集的研究成果,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档案学界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出版史,不能不追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不能不探讨其与佛教传播的关系。然而,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史、印吊j史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佛教寺院的刻书。其实,就是把寺院刻书与政府  相似文献   

4.
古代茶书是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载体和茶史研究的基础资料。《枕山楼茶略》为清代陈元辅撰写的茶书,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中曾提及该书。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遍寻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发现该书,相关出版物称该书已经佚失,近年茶史专家朱自振教授在日本发现该书。文章对这本新发现的茶书进行校注研究,旨在为我国茶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梵夹装不是经折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我国书史学术界,关于书籍的装帧形式,一直流传着“经折装又称梵夹装”的说法。即认为:梵夹装=经折装;经折装=梵夹装。以至于《辞海》、《中国书史》等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辞书和教科书也以此为定论。如:郑如斯、肖东发先生编《中国书史》1987年版104页,《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1304页中均说:“梵夹装即经折装。”经考证,实则不然。笔者最近在豫南地区进行古籍考查过程中看到了国内唯一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半部唐代《贝叶经》,此经装帧形式完好,是真正的梵夹装。共262叶,重2393.5克,长50公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典籍的损毁古人称之为书厄。隋代的牛弘首次对我国历史上典籍的重大损毁事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两宋时期,学者们研究书厄的眼界已经拓展到政治、军事之外。明代是继隋代之后,我国书厄研究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产生了大量相关著作,丰富和细化了古代书厄的分类研究,进而推动了我国古代书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神楼考     
神楼,是中国古代剧场中的重要设施,弄清它的形制、特点、功用、来历及演变情况,对中国古代戏剧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剧场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中国古代剧场格局和设施,没有留下完整、系统的文字材料。元人无名氏杂剧《蓝采和》第一折中有:  相似文献   

8.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史朝代专史研究的先河,其中对"千丈架阁法"错讹的纠正以及对古代档案机构、档案官员和档案思想等的详细考证,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至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不光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者,大凡治中国古代文史哲各科者皆与古代福建刻书有不解之缘。从所周知,福建是中国占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刻书业发达,其所刘书籍在宋元明时期曾风行海内,居全国各地之首,为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在中国占代印刷史、文化史上均…  相似文献   

10.
一个瞩目的编辑史研究新成果︽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陈泓最近,有幸通读了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阎现章同志主编的《中国古代编辑家评传》一书,觉得此书无论在深度、广度和份量上都是近年来编辑史研究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对于中国编辑史的研究具有推进和建设作用。第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古代的著作史料研究分析了我国古代体育竞赛史,对于角抵、走跑、骑御、蹴鞠和射箭等运动竞赛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对今天的体育竞赛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比较阅读聂震宁《阅读力》和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斋藤孝《阅读的力量》,从阅读力、阅读史和全民阅读三个视角出发,分析了两位作者书中观点的异同之处,认为阅读力正是"阅读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书中关于阅读力、阅读史等问题的观点,对当下的阅读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关于服饰史研究的专著迭相问世,如沈从文、周锡保的专著和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的《中国历代服饰》等。可是,关于妇女妆饰,尽管古代文献、笔记小说多有涉及,但系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图书的历史非常久远,图书市场流通的历史也很长。在古代,书是雅品,读书是雅行,藏书是雅事,破家藏书更是历来佳话。但是,我们古人似乎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并不重视,关于图书方面的知识历代文献有很多记载,而提及图书的市场流通,记载则寥寥无几,且很不系统。甚至直到今天,好象还是如此,研究图书史、出版史、藏书史的论文专著很多,而对于图书的市场流通却视若无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图书的市场流通不重要吗?不是的。本文试图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图书的市场流通。图书流通有多种形式。有非商业目的的流通,这主要是指图书…  相似文献   

15.
石莹 《出版科学》2015,23(2):111-112
书籍装帧,乃是一部书稿付梓之前,对书籍整体形态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中国古代的书籍虽也有装帧保护,但现代意义的“装帧”一词,是丰子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引入的概念.如今的书籍装帧,已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而是包括了整张书衣,以及书籍形态、用料和制作等各方面设计,但在民国时期,装帧主要是指封面设计. 南京藏书家金小明多年来致力收藏民国书刊,浸润日久,对民国书装那些事儿可谓信手拈来.近年来,有数篇关于民国书装的文章发表于《博览群书》《万象》《温故》《闲话》《老照片》等刊物.2014年夏,金先生将这些随笔文章汇集成《书装零墨》一册,从中依稀可见民国年间出版发行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小史.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论述中国古代书籍史的著作中,谈到中国古代纸书的装帧,都认为有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及毛装等形式。除旋风装外,其他各种形式因实物材料充分,鉴别认定和描述装帧特征都没有什么问题。而对旋风装的认识则有数种之多,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九Ο三年,日本学者岛田翰在《古文旧书考》中提到:"何谓旋风叶?予犹逮见旧钞本《论语》及《醍醐杂事记》,所谓旋风装也。"至于什么是旋风装,他是这样说的:"夫卷子之制,每读一书检一事,紬阅展舒,甚为烦数。于是后世取卷子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体育文献除了一部分专门性的著作外,大多分散在各种古籍中。我国古籍种类繁多,内容浩瀚,这给查检和利用古代体育文献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从经、史、子、集四部以及类书对我国古代体育文献做了指引性介绍,并分析探讨了古代体育文献的社会功能,指出了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代学者对书厄原因的探讨主要蕴含在书厄的分类之中。近代学者将书厄分类进一步系统化,更加强调人为因素对书厄形成的影响。当代学者则将战乱、政治、文化、经济、社会风尚、保管和自然等各种因素纳入分析书厄原因形成的视野,研究角度日益多元化,认识逐步趋向一致。归纳古代书厄形成原因研究的历史演变,分析该主题研究的特点,既是对古今学术研究思想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古代文化传播机制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们一谈起“古籍”,就往往想起古籍作者和古代出版家,却很少提及刻书工人,这是很不公平的。古籍刻本的成书过程大致有定稿、校勘、书写、刻版、刷印、装评等六个环节,而最后四个环节都是由刻书工人完成的。刻书工人对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对于古代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封建社会轻视劳动人民,刻书工人名不上经传,因而研究刻书工人并非易事。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图书馆史研究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关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史的叙述框架是以历史性模式和背景化模式为主线的,这固然充分顾及到了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意义和历史真实,但也导致图书馆史研究的"他律化",整个图书馆史因而也被叙述为一部只有意识形态观念变迁的思想史.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模式作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史研究应该回归图书馆本体,研究的焦点应该定位在历史上各个不同类型图书馆关于文献之收集、整理和使用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