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与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幼儿启蒙期与幼儿关系最密切的师长,对幼儿期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多年的幼儿园工作的实践,我认为家园共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的做法是:一、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小社会氛围家庭是儿童生活居住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父母是孩子出生后感受的第一个社会交往的对象,幼儿的社会化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让幼儿上好人际交往第一课,就成了父母责无旁贷的义务。良好的家庭小社会氛围容易使孩子产生交往的兴趣和需要,而父母对孩…  相似文献   

2.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在幼稚园》一文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在幼稚园可以进行,而且应该在幼稚园时代开始;但是必须先做到教师对爱国主义要有正确的认识。”爱国主义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从幼儿心理发展来看,学龄前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个阶段幼儿的情感处在不稳定时期,感情易冲动,易外露,空洞的理论教育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以情感教育为主,从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幼儿园和爱家乡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爱国旗爱祖国。 首先要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父母榜样的力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家庭里,父母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文明、礼貌、充满友爱的现代家庭环境。此外,父母与幼儿还应在情感上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热爱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  相似文献   

3.
魏燕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5-98,102
早期的问题行为对个体的成长有许多消极的作用.家庭作为幼儿最早的生活和教育场所,与幼儿行为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我国近十年来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全面性、系统性相对不足,主要侧重于某一不良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形成的消极影响,或造成幼儿某一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探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从家庭环境入手,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的新变化,从6个方面对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发现父母的心理特征、父母的职业特征、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居住条件及家庭气氛是幼儿问题行为的主要家庭原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幼儿在父母的哺育、照料和教导下,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最初的“独立生活”。家庭为幼儿提供了最  相似文献   

5.
李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62-263
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形成的时期,对于个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表现在性格与人的成才与否、事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然而,家庭是幼儿个性实现社会化的场所,幼儿长期生活在特定的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清楚地了解幼儿个性的年龄特征,才能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培养,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的社会化不仅是孩子本人及其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所以,尽管独生子女社会化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主要是由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但在独生子女社会化中,如何趋利避害,怎样利用有利因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并预防不利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独生子女社会化的正常进行,这是需要独生子女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一、在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方面第一,幼儿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教育艺术,发挥自己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二,为孩子创造共同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充分发挥同伴、集体在幼儿社会化中的作用。第三,掌…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形成的时期,对于个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表现在性格与人的成才与否、事业、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然而,家庭是幼儿个性实现社会化的场所,幼儿长期生活在特定的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其个性的发展.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清楚地了解幼儿个性的年龄特征,才能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培养,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学校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被当今社会各个方面所关注,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即幼儿时期,特别是父母情商的状态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的关键因素.但是,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家庭中很多父母的思维和教育观念还有待加强和创新,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规范作用,因此,本文旨在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基础上,讨论家庭中父母情商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一些有效措施和对策以改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钟凤华 《教师》2013,(3):31-31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最早从父母那里受到启蒙教育。幼儿入园后,一方面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且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幼儿园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关作用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清晰地印在幼儿的头脑中,幼儿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与父母的启蒙和引导密切相关。父母作为家长,不仅要用丰富的环境知识教育孩子,还要教给孩子获得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幼儿特征这三方面。社会背景包括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对幼儿的情感态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外在条件和行为表现;幼儿特征包括幼儿特质和幼儿对待父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涂皓 《教育》2013,(12):27-27
《教育》旬刊:低龄寄宿对于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欣:小学生到学校或学校附近的居民家寄宿,意味着比较早地离开了家庭,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了父母的全面照顾。这不仅影响对了小学生衣食住行的照料,而且对其早期社会化教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之爱和言传身教,小学生的语言、行为、人格等方面成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疑,低龄寄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得从孩童时候抓起,对幼儿的教育,家庭负有主要责任,尤其是父母。“教之道,德为先”。培养幼儿的美德,这乃是第一位的。首先,家庭要形成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父母在家里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的:“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的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体谈论别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日常言谈应文明妥贴,在孩子面前不能满口粗话或脏话,彼此要相互尊重,对客…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家庭是幼儿生活的基地,是幼儿接受影响和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长是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个性的启蒙教师。心理学中讲到: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幼儿的需要、兴趣、理想及世界观。所以,幼儿的个性从小要有一个好的根基,关键在于父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闭症是一种全面的发展障碍,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主要表现在:语言怪异,语言发展迟缓,对语言的理解力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差。笔者通过一个自闭症幼儿的跟踪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现状,研究影响幼儿语言发展家庭教育中的因素,重点强调父母在家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是幼儿规则教育养成的一种主要方式,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幼儿规则教育的互动模式主要包括由幼儿"违规行为"引发的互动和父母主动发起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美好情感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童年教育蹉跎,逝去的将永远都无法挽回。"孝顺父母、感恩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美德。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最为亲近的人,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应该从自己的父母入手,从爱父母、爱家庭的角度出发,逐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本文提出要链接自我,在紧扣形象素材中实施感恩教育;把握契机,在紧扣真实事件中实施感恩教育;整合运用,在开掘节日资源中实施感恩教育,从而促进幼儿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7.
肩负着孩子启蒙教育任务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智力、能力的培养,也要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要使幼儿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应互相配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想法和做法。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里父母长辈对孩子影响最大,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所以父母和老师都应时刻注意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和教育效果,要言传身教,爱而不溺,使孩子感到自己生活在温暖、美好、安全的环境中。二、环境应保持整…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出现大范围英语学习狂潮和教育舆论缺失相应引导以及各教育利益产业链形成的重重影响下,对于如何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幼儿英语教育途径这一问题,学龄前儿童的父母们出现了普遍的纠结、忧虑情绪。幼儿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英语语言本身,更应该让其感受英语文化,培养英文思维等,力求教学目的多元化,并切实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幼儿父母、家庭实际情况探索出切实、有效并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明,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幼儿在父母的哺育、照料和教导下,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最初的“独立生活”。家庭为幼儿提供了最初的人际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并使幼儿接受第一次社会规范,承担第一个社会角色,父母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社会行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对儿童步入社会后与同伴、同学、同事、朋友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准备。那么…  相似文献   

20.
张红 《甘肃教育》2022,(15):58-64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预估,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起奠基作用。由于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以及父母对幼儿发展方向的不同预期,在不同的家庭中,形成了具有自己固定行为倾向和模式的教育方式,即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这就影响了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过程和方向。本文着力于探索在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幼儿自信心发展的轨迹,从中探寻出合适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为优化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