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由于专业课与思政课存在分离的现象,部分专业课只注重专业素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因此,各高校都在积极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效应。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项目管理》课程的实际特点,梳理出"1-4-5"(1个体系、4个核心和5个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和侧重过程考核等三个方面,介绍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成绩考核等四个方面,分析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和讲授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坚持以"三全育人"为课程教学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王祚 《科教文汇》2021,(12):128-129
该文探讨了“品牌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从“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等维度进行探索。教师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安排与考核方式之中,再结合章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当前",金课"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点,该文结合"基因与健康"课程建设的实践,从系统化、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技术和思政等方面探讨了"金课"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宗英  谢洪 《科教文汇》2023,(7):165-168
实施课程思政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并育的重要手段。该文从“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推动“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包括强化课程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嵌入课程思政考核等。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曹艳杰  王欢 《科教文汇》2021,(13):116-117
"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同向同行,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贯穿"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高校应当积极挖掘"传统康复治疗学"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在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以及技能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爱国热情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金伟  陈凤贞 《科教文汇》2021,(13):110-111,126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新时代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深化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构建口腔技术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该文从"口腔修复CAD/CAM"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该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实现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学生"互联网+"时代药理学课程思政模式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作用,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伴随着新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的普及,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充分挖掘药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啸宇  丛日东 《科教文汇》2023,(11):128-132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工具。建立与课程内容配套的思政案例库,有助于实现专业课讲授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文章介绍了基于OBE理念的新能源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路线,即通过思政目标制定、思政案例选择、教学各环节设计、教学反馈及改进等一系列流程,建立健全与新能源技术课程配套的思政案例库。思政案例库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通过构建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覆盖教学全过程及全部科目的课程思政格局,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文将就民办高校如何进行"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凝练环境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政治意识,并使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终树立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相似文献   

15.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要根据专业课程的主要特点以及思政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二者融合后产生的优势,不仅要对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还要对思政元素进行科学安排,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该文从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并提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以期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协调发展,保障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谢明慧 《科教文汇》2021,(10):95-96
结合时代特征、课程特色和学生特点,着力挖掘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思政元素,确保课程思政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为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传统"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本文梳理了当前"管理学"课程育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思路与重点难点,对于当前"管理学"的教育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在该课程中融入人文思政元素的可行性,从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分析把人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路和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一种尝试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9.
莫梅梅 《大众科技》2012,14(3):163-165
"项目化教学法"是目前众多高职院校极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集中体现了高职院校"行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了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思政《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对增强高职思政《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长佳 《知识窗》2024,(2):24-26
文章分析数学分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教学实现难点,阐述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融合,并提出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法,旨在探讨数学分析课程中如何融合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