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世纪》中,夏娃因偷吃禁果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而肖邦在《觉醒》中颠覆了《创世纪》中夏娃堕落的主题,以蛇的意象为线索,使主人公埃德娜在蛇的引领下走向觉醒,却没有像夏娃一般堕落,同时揭示了父权社会对女性话语的压迫。肖邦为埃德娜这一角色赋予神性,使她摆脱了夏娃的宿命,令这一追寻自由的女性形象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
吕晓军 《考试周刊》2009,(44):32-33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它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原本纯真无邪.因魔鬼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最终遭遇堕落致罪的过程。作者弥尔顿在诗篇中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书中的《圣经》人物撒旦,以及亚当和夏娃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3.
欲望     
《圣经》说,一条蛇的蛊惑,激起了夏娃心中的欲望,于是她偷吃了禁果,最后,被逐出了伊甸园。于是,欲望弥漫人间。有人说,如果真有世界末日,即上帝对万物的审判日,上帝的面前,就剩下了这痛哭的人类,那么,上帝一定会让人类留在人间——这个已经变得比地狱还可怕的人间!  相似文献   

4.
在《旧约·创世纪》中,有一则世人皆知的故事:居住在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树上的智慧果,由此,他们懂得了男欢女爱,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归于尘世。从此,亚  相似文献   

5.
何玉嘉 《文教资料》2014,(36):84-85
本文从自由意志的角度解释了《失乐园》中亚当和夏娃堕落的真正原因。从各类观点主要是上帝控制说着手,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联系弥尔顿写作的时代背景与主要思想,从更深层角度探究了亚当和夏娃堕落的原因,揭示二人堕落的真正原因是自由意志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正一.苹果与宗教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把他们赶出了  相似文献   

7.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描绘了女主人公埃德娜想挣脱家庭的牢笼和社会强加给女性的重重枷锁而逐渐觉醒和反抗的过程。埃德娜的觉醒是全面彻底的。通过分析埃德娜三个层次的觉醒,即精神觉醒、女性角色和女性自我冲突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揭示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困苦和挣扎,从而探讨女性追寻自我之路。  相似文献   

9.
曹怀宗 《甘肃教育》2006,(9B):11-11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圣经》,英文名为TheHolyBible,由古希伯来民族文字写成的《旧约全书》和用希腊文字写成的《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记载着耶稣降生及其传道、受难、复活的一些传说,其主要思想是“人如何摆脱罪恶.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完善,最终归向上帝”。《圣经》中的主要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上帝与撒旦的冲突是核心,这一点从《圣经》开篇《创世纪》起就不断体现出来,亚当、夏娃因为受到蛇的诱惑而偷吃禁果是这种冲突的第一次。此后,《圣经》中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是这种善与恶的原型情节冲突的再现。《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是英语的文化源头之一.而且是英语习语的宝库。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美国现实主义优秀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叙述了已婚女性埃德娜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和由此导致的结局--绝望的女主人公选择跳海自杀的故事.肖邦在<觉醒>中成功地运用了意象刻画,她让女主人公埃德娜沐浴在太阳与月亮,音乐与绘画以及大海的意象世界中,再现埃德娜心中滋生的特殊情感的意蕴,插上觉醒的翅膀寻找自我,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12.
夏艺 《海外英语》2012,(22):216-217
女性批评主义者历来指责弥尔顿为厌女症患者,他们认为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将夏娃描写为一个"诱惑者",正是她诱惑亚当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才导致了人类的堕落。他们还指出弥尔顿笔下夏娃从属和弱势的地位是上帝创造之始就决定的,因此是为男权主义的正言和辩护。但本该文分析弥尔顿虽然被时代所局限,受当时男权制观念的影响,认为男性确实比女性优势。但他决不是一个厌女症患者,因为她所创造的夏娃具有许多闪光点,是一个一反传统的女性的新形象。他所创造的夏娃可以说是对当时所盛行的厌女症的一大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芳草 《家庭教育》2001,(1):37-37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禁果效应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中更是频频发生。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某些表现常使家长与老师头疼,你要他这样,他偏那样,应该取得肯定性的情感,反而得到了否定性  相似文献   

14.
《觉醒》中的意象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的创作技巧──意象的描写,并就作者在揭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反叛这一主题时,如何运用意象,予读者无限的联想。  相似文献   

15.
性与文化启蒙者是蜥蜴《旧约·创世纪》里的蛇是性的启蒙者———他既像男根又以“阴 :地 :水”的属性而象征女人———是文明的传播人 ,也是无序的“混沌”的解破者。是它“教唆”亚当和夏娃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 ,使他们有了性和文明的意识。但这条“伟大的爬虫”却不是一般的蛇 ,而是蜥蜴。耶和华生气道 :你既作了这事 ,就必受咒诅 ,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 ,你必用肚子行走 ,终身吃土。 (3·1 4)可见蛇本来跟其它“牲畜野兽”一样用四足行走 ,亦即“四脚蛇”———蜥蜴 ,受罚以后才“用肚子行走”的。恩格斯说 ,蛇的行动方式太古怪了 ,许多…  相似文献   

16.
百合漫想     
任丽 《现代语文》2004,(5):34-34
喜爱百合,喜欢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百合。偶然间,看到一本书中这样介绍百合:“西方的传说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亚当、夏娃因受蛇的诱惑,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夏娃悔恨的眼泪落地之后,开出的就是这洁白芬芳的百合。”喜欢这段传说,但是却不赞同把百合看作女子悔恨的象征。百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王建会《美国传统辞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文化是男性文化,夏娃该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是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伊...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卡片     
《班主任》2011,(11)
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J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  相似文献   

19.
《觉醒》中的阿黛尔和雷西不仅是对主人公埃德娜的烘托和反衬,更是埃德娜观照自我的一面镜子。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伴随了埃德娜的整个觉醒之旅。从她们的身上,埃德娜认识到自身潜在的女性气质,释放了压抑已久的对情感和欲望的追求,并且以艺术为媒介探索自我的生成。但同时这两位女性的自我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其中阿黛尔所代表的“母性枷锁”注定了埃德娜的觉醒和抗争以悲剧告终。而埃德娜回归大海的结局则是肖班对女性存在与自我实现这对无法调和的矛盾的一个乌托邦式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凯特.肖班的《觉醒》描绘了女主人公埃德娜女性主体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探讨了身处父权社会压制下的女性生存的基本问题。由于身受婚姻、母性的重重束缚,她无法彻底斩断与父权社会的联系而绝望地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埃德娜觉醒的不彻底性是造成其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