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珊瑚探秘     
珊瑚形态各异、美丽多姿,有的像葵花(海葵)、有的像鹿角(鹿角珊瑚)、有的似喇叭(管柳珊瑚)、有的像蘑菇(石芝珊瑚)……然而,不管珊瑚的形态如何,珊瑚虫的触手都呈辐射对称状。人们将有8个触手的珊瑚虫称作“八放珊瑚”,而触手为6或6的倍数的珊瑚虫自然就是“六放珊瑚”。身为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之一,珊瑚虫有独特的形体和消化器官,其捕食和生殖方式也与众不同在有性生殖中,珊瑚虫的受精卵发育形成浮浪幼虫,进而成为新附着的珊瑚虫;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因势长成各种美丽形态。珊瑚探秘  相似文献   

2.
李想 《百科知识》2024,(7):56-60
<正>自然界中的珊瑚种类众多,可像红珊瑚这样被人视作珍宝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珊瑚可以说是所有珊瑚的代名词。不信你看,《说文解字》中所载“珊瑚,色赤……”,分明就是在描述某种红珊瑚。文学作品也不例外,清人钱銮在诗作《珊瑚》中将珊瑚比作火树——“不识琼枝来海底,却疑火树灿元宵”;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将珊瑚比作木棉、朝霞——“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火树也好,木棉、朝霞也罢,可谓“珊瑚秀色满彤墀”,原型其实都是红珊瑚。而作为历史上最早利用红珊瑚的国家之一,中国更是有着许许多多和红珊瑚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文化》2009,(1):7-7
走进英国人克莱顿·史密斯的家中,犹如来到热带海洋。花园小屋大鱼缸里的珊瑚仿佛栖身大堡礁海域或加勒比海的碧蓝海水中。这些珊瑚其实是史密斯的“家养宠物”。因这一爱好,他本人被称为“珊瑚农”。史密斯是海洋生物学家,在自家“后花园实验室”里养殖了120多种珊瑚。  相似文献   

4.
日历化石     
最早,人们把珊瑚当做植物,因为它不仅外形像植物,而且固定生长不能移动。后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珊瑚虫分泌的外壁、隔板和横板等硬体骨骼,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日月节律,因而,人们也把珊瑚比作“日历化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沿岸,东西湄洲湾、亚龙湾海域的水下,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珊瑚,其中造礁珊瑚达80多种。当你潜入海底,注视这些五光十色的珊瑚时,是否在想:外形像极了分叉的树枝、花朵的珊瑚是一种植物吗?它和珊瑚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其实是人们对珊瑚虫的习称,它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腔肠动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珊瑚虫以群体为主,它们是海洋里的吉普赛人,喜欢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单个珊瑚虫的外形很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是珊瑚的口,口的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看似温顺的珊…  相似文献   

6.
珊瑚虫是生活在海中的软体动物,它们色彩斑斓,随着水流的运动不断变幻出婀娜多姿的动人姿态。珊瑚虫的一个主要品种——造礁珊瑚虫有一种独特的行为,它们能够终生分泌和堆积碳酸钙骨骼,随着珊瑚虫的生长,这种骨骼就会不断被造出来。随着骨骼的扩大,珊瑚呈现出大小不等、粗细不同的美丽造型。美丽珊瑚虫的独特行为如果到了人体内,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花季少女变“珊瑚人”千万不要以为人体内出现这种“造礁行为”会变得如珊瑚一样多姿多彩,是一种幸福的事情,恰恰相反,真要这样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一不幸的事情就落在了中国安徽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位于以色列最南端的港口城市埃拉特,属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这里终年阳光普照,气候宜人,是以色列著名的度假胜地。另外,由于这儿的海水温度适宜珊瑚虫生长,因此埃拉特享有“珊瑚城”的美誉,并成为世界各地潜水爱好者的天堂。但潜水爱好者在面对色彩斑斓的珊瑚时,常常会有个下意识的动作:用手触摸。  相似文献   

8.
陈光 《今日科苑》2007,(11):42-43
夏日里,人们去海边游玩时总喜欢购买一些贝壳、珊瑚留作纪念。在一些高档商场和餐厅,观赏鱼缸中也养着珊瑚,营造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其实,这些美丽的珊瑚并非是自愿离开大海来装点我们生活的。现在,美国科学家正尝试人工种植珊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果该技术成功地推广的话,必然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实惠"——既能使海底生态恢复昔日的繁华,又能让人们在室内欣赏到美丽的珊瑚,实现环保与实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看到,在公园、展览馆中,有一些专供观赏用的活鱼。饲养这些活鱼的的水池、水族箱中,往往摆设有水草、珊瑚、石块或贝壳等东西,形成许多可供鱼类隐蔽、来往穿梭的空隙,仿佛就象一个“天然”的环境。这除了可以增加美观和“自然感”之外,有的也是为了适应某种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天然水域中的鱼类,大多喜欢群集在水草丛生或有岩礁空隙的地方。这不仅是由于这种场所可供它们隐蔽潜藏,以躲避敌害和适应本身生活上的需要,也是由于那些地方往往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就是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风格;“特色”就是有别于他人,别具个性和特点;“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就是创新、创造。特色文化是人们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生长都有区域特色文化的烙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每个地域、每个城市、每个乡村因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民风、民俗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都会产生属于这个地域特点的文化资源,形成别具个性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17-I0018
[导读]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发现,位于该国东海岸的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威胁,有“珊瑚杀手”之称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滥生长,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2.
刘黎黎 《百科知识》2009,(10):58-60
晏阳初,名兴复,1890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被人们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入选“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10大伟人”。1955年与1977年,还曾两度荣膺“当代全球最重要100名人”称号。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艺术(审美),是于人类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两类“创造”行为。从“行为发生”的角度来看,当冠之于百为之首。它们均产生于大规模社会式“群居”这前的原始社会。科学精神的本意是“探索、认识、发现、创造。”人们于发现和发明之中首先获得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满足,即不仅从中体验到解秘与创造的乐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珊瑚是重要的天然资产,若有机会一窥珊瑚产卵的神秘时刻,可说此生无憾。所以科学家无不尽力想找出光线如何影响珊瑚相约产卵的机制。现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5.
树王与垂柳     
<正>在树的大家族中,人们常将极高的乔木称为“树王”,与“树王”形成鲜明对比的乔木有很多,垂柳便是其中之一。“树王”和垂柳为我们领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提供了多维视角。前者大都生于高山,后者多长于河边、湖畔;前者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巨大,后者对人文景观的贡献更胜一筹。前不久,由北京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发现了中国大陆已知的“最高树”。这棵被称为“树王”的不丹松高达76.8米,当地人也称其为“辛达布”,在门巴语中是“神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珊瑚有单体和复体之分。有的珊瑚虫终生单独生活,分泌的骨骼独立存在,称单体珊瑚;有的珊瑚虫过群体生活,每个珊瑚虫所分泌的骨骼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称复体珊瑚。单体珊瑚为有性生殖;复体珊瑚为无性生殖,即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第一个个体,再以出芽或分裂的方式繁殖形成复体珊瑚。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02,(3):35-35
番茄烂果的原因主要有两 个:一是由缺钙引起的脐腐病, 谷称“黑膏药”,多发生于果实  相似文献   

18.
很多疾病都有季节性。百日咳、脑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天,腸炎、痢疾等腸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天,而瘧疾多在秋天发病。这是为什么呢? 瘧疾俗称“发(疒月)子”、“打摆子”、“冷热病”。我国古代“礼記”书中就有“秋有(疒月)寒疾”的記載。不过当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3,(8):74-74
藕生于污泥而一尘不染,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人韩愈曾作“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之赞。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20.
海岛砂石材料少,但珊瑚礁繁多,珊瑚混凝土是指由珊瑚(砂)、水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制成的一种新型混凝土,珊瑚混凝土研究成为近年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珊瑚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基本为单轴受力性能的研究,对于复杂应力状态下其受力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珊瑚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处于多轴作用的复杂应力状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珊瑚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