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总结出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地位,并提出项目实训是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有效方法,明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技能需要相对接,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模式,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聘请实习指导老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岗位普适性。专业贴近度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习过程中进行毕业设计的改革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校企合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片机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课程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综合技能高、就业前景好等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单片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设计一种既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目的设计教学环节,以项目指引和任务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构建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4.
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技能划分为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三大模块,同时将实训项目穿插在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中进行,有效提高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业设计专业符合企业需求的就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以培养能迅速适应企业对实用型、即用型人才需求为目标,探究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真应用”的教学改革思路和要求.通过引进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和成果评估,建立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实践“三贴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贴近"是指职业院校办学贴近市场、专业贴近职业、课程贴近岗位.办学贴近市场是学校职业教育观和办学观念与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专业贴近职业有利于职业院校彻底摆脱"学科教育"模式,走"能力本位"的职教之路;课程与岗位贴近意味着毕业生的岗位知识、态度、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了零距离.文章对职业院校"三贴近"办学的内涵和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向其本性回归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毕业设计是将专业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把所学课程知识和技能融合在设计的课题中,从而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而毕业设计的成果又能直接服务于生产和教学。因此,必须严把毕业设计的质最关。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铁路行业的发展,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紧跟铁路行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原有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分向定岗、产学结合、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五大岗位群岗位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铁道运输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设置是密切相关的,其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能力与课程单元对应关系,构建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逐年递增;相应技能证书被看好;研发、操作与维护岗位需求度较高;企业青睐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于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关注核心能力,考虑学生整体发展;准确定位目标,把握学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实现校内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打造"贴近岗位、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