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是我国咏史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咏史诗的发展已逐渐摆脱了史的束缚,越来越重视对历史的艺术处理而不是历史本身.在对历史时间的重构和历史因果的变换上,中晚唐咏史诗表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性.这一特点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所强调的材料与手法之间的关系颇有契合之处,当然由于历史题材的特殊性,它与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继承初盛唐诗人的基础上,中晚唐咏史诗的创作题材大大丰富,表现为咏史视界的扩大和对本朝史事皇帝的嘲讽,题材的开拓不仅使咏史诗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命力,也为咏史诗走向高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代咏史诗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咏史诗发展的成熟期和高潮.以安史之乱为界,初盛唐咏史诗体现了颂扬功业,积极地述怀壮志的时代特点;中晚唐咏史诗则体现了关怀现实,深沉地忧患意识的时代特点.本文拟对这两个时期咏史诗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时代特点分别展开论述,并简要地对二者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由于不同题材之小说的文体特征不同,致使不同类别小说之版本特征、流传有着本质区别。与神怪小说、世情小说等相比,历史小说所依据的素材是大众化、某种程度上已固定的"历史文本",历史小说之虚构成分仅局限于历史事实允许之范围内;致使历史小说在传播过程中,读者完全可以依据"历史文本"进行"二次创作"。这是历史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因此,对历史小说版本之研究,须在历史小说的文体特征之基础上,充分把握版本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之间,版本与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全局入手,方能作综合判断,以使版本判断之结论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6.
明代历史演义中的诗词大部分是咏史诗,这些咏史诗绝大多数是七言绝句。本文主要以《新列国志》为对象来研究这一现象。从内容上说,这些七绝大部分都是议论性质的咏史诗。从作者来看,历史演义中咏史诗的署名有时是不可靠的,这尤其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为甚。文章从我国古代悠久而发达的咏史诗传统和历史类童蒙读物的普及两个方面解释明代历史演义中出现大量咏史诗以及多用七绝咏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一直认为增插在《三国志演义》中的"静轩诗"所咏吟的是古人古事,属于诗歌体类中的咏史诗。对此,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量化分析后的结果却是否定的,认为"静轩诗"所吟咏的是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故不可视之为咏史诗。  相似文献   

8.
一、源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历史小说产生很早而且源远流长,迄今不衰。是小说诸派中一个大的流派。文言小说中,据认为产生于战国的《穆天子传》实际上是一部历史小说。其后的《汉武故事》、《汉武内传》、《吴越春秋》、《越绝书》也都是历史小说。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作为中晚唐时代精神、社会特点的再现,杜牧的咏史诗求异翻新,借古讽今,真实反映了中晚唐衰颓的时代特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体现了一个不合时代的文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古人打仗,使用各种兵器,在古典小说里,兵器更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道具。特别是在历史小说,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中,兵器对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离不开山水,山水孕育了唐诗;山水由唐诗而妩媚,唐诗因山水而生辉。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5.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盛唐盛世造就了王维,造就了"荣光外映而秀色内含"的王维体,造就了以高华雅丽为主流趣味的王维时代。以王维为领袖的、以都城诗为中心的盛唐诗坛,其诗歌"词秀调雅,意新理惬"的主流趣味,即盛世贵族的时尚趣味,成为盛世诗歌美学的主流趣味,代表着盛唐诗坛最风行的主流势力。从王维诗歌的上层社会受众面的现象可推知,其诗歌在题材、意旨、气格和品级上迎合了上层社会的审美接受期待,而"一代文宗"的王维因为时代的造就,也成为盛唐诗坛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7.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继承了唐前诗歌加工历史素材的手法,掌握了将史与诗融合的有效方式,或按史书所载史料提炼历史素材,或超越史书史料生发想象。善于选择浓缩式想象、联缀式想象、填充式想象、换位式想象、虚构式想象等处理历史素材的诗歌想象技巧,对史料进行细微的剪裁、加工,创造出诗歌的历史意象及历史情境。这体现了唐诗在文体方面融合历史的多样性技巧探索,证明唐代诗人大大超越了他们的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