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众所周知,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区)都是“吃饭财政”。其中有的存在当年赤字,有的存在滚动赤字,有的因财政困难未能落实中央的增资计划。当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后,全县教师工资由县统筹统发,对教育的投入占当地财政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50%以上,有的高达70%以上。这在不少县自有财力缺乏的情况下,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撑基本上都达到了自身财力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内财政分权的演进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中国“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下,财政分权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内和预算外教育投入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县级政府收不抵支现象日益严重,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财力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呈现此消彼涨的关系。实行合理的省内财政分权,以完善县自有财力和转移支付的有效拨付使用,是保障农村教育经费及降低预算外依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简论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国家财政的强力保障。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不明,县、乡财政负担较重。治本之策在于建立以“定额拨款”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由中央财政支付教师基本工资,省、地(市)两级财政负担其他的个人事业性经费,县级财政负责事业性经费的公用部分和基本建设经费,免除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共教育财政“低保”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国家规定教育目标所需的办学条件的最低经费投入保障。我国应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建立较为可行的公共教育财政“低保”分担方案。  相似文献   

5.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三个突出特点 :受教育者和政府共同负担经费 ,政府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居民义务教育负担城乡有别。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地区、城乡、学校之间资源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间财力资源与义务教育责任的不对称 :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 ,但不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县、乡政府财力薄弱 ,却承担着举办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是解决在贫困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对宝鸡市陈仓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调查说明,“以县为主”和“一费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基本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但这种体制还有待于完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保工资、保安全、保日常运转,还需要从多方面去进一步完善其投入机制,既要加大中、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又要强调县级统筹管理,还要适度收取一定比例的杂费,从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反思,笔者对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义务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逐步转移到各级政府财政关系如何组合才能最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来.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地方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果更好,但实证研究对此仍然缺乏一致的结论.究竟是正在全国推广的“省管县”所代表的分权体制,还是“新机制”的省级统筹体现的集权趋势更有利于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均衡化?在基于浙江省2005-2009年小学校级数据和区县数据分析后,发现:分衩明显的“省管县”财政体制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差距,而集权取向的“新机制”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虽然浙江省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比例不高,但城乡差异不大,说明县级政府在近年来向农村倾斜经费,且主要用于保障学校运转,人员经费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差距来源于非财政性的经费.此外,城乡小学公用经费的差距因为“新机制”关于公用经费的规定得到了显著改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建立促进了教育均衡.因此,应适度提高省级政府的财政统筹分配权,科学制定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保障水平,逐步抬高底线.  相似文献   

8.
政要时论     
针对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渠道不稳、县级财力不足等问题,应尽快明确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建立中央财政保工资、省市财政保安全、县财政保运转的“三保”机制,同时严格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程序。中央和不少地方政府十分注意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制定了不少政策,拓宽了经费投入渠道,但许多政策是临时的、短期的,弹性较大,操作性不强,落实难度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这不能等于实行“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目前中西部多数县义务教育总投入的绝…  相似文献   

9.
缩小省内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是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投入维度构建衡量县级义务教育投入指标体系,以东部某省为例,测度该省2007-2012年义务教育投入的县际差距及其变动.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县域义务教育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县际义务教育投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反向变动关系,相对差距缩小主要得益于省对县的财力均衡作用的发挥,而绝对差距扩大的主要体制原因是“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依县级财力而定的梯度发展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县级财政教育投入并未与县级财力增长同步,抑制了义务教育投入县际差距的缩小速度.未来的改革思路是,继续加大省对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监督力度,突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均衡功能,对特定义务教育财政支出项目“以省为主”来负担.  相似文献   

10.
县级财政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级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突出而尖锐。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通过透视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缺口很大、财政赤字消化困难、财政债务风险沉重等因素对县级财政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及由此衍生滋长的“乱收费”行为、财政平衡虚假、会计信息失真等连锁反应问题,深入剖析其成因,并引导出积极探索走出县级财政困境的对策,实现县级财政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的财力,但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很少;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举办义务教育的主要投资责任.各级政府财力与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极不相称.义务教育经费缺乏保障,义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财政重心势在必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为提高义务教育财政重心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义务教育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为出台并实施提高义务教育财政重心的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正在进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实施义务教育财政重心上移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实行“一费制”,是农村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大转折,但经费不足仍是实行“一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一费制”,贯彻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原则,切实加大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综合统筹,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具有法律体系完整、各级政府承担主要经费、较多采用集中和相对集中模式、重视教育公平等特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还存在总量投入偏低、供给结构不合理、财政保障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国外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启示:坚定免费发展道路,完善弱势群体资助体系,建立重心上移的财政投资模式,健全义务教育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对“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反思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从以乡(镇)、村为主上移到“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实施以来,强化了县级政府的责任,伴随着管理重心的适度上移,长期以来一直困绕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解决。然而,把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全部下放给县级政府,这对于财力并不充裕的县级财政,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的县级政府仍旧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这项财政体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方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应对义务教育投资体制进行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一费制”收费办法为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应与其财政能力相匹配,建立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一费制”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一)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市州、乡镇等各级人民政府承担相应责任。(二)省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核批各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逐县市区核实财力水平,统筹安排财力,对财力不足、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确已达到合理比例仍有困难的县市区,通过调整财政…  相似文献   

18.
许江  蔡慕怡 《农村教育》2002,(10):32-3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我县义务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县乡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足。教师培训经费不落实,化解普九债务的资金不落实,化解非“普九”债务的难度大。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学校装备落后,与教育手段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作用失调是造成我国初等教育隐性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初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附带性特点较为突出。市场经济机制(Market economic system)是优胜劣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制。良性的市场经济机制可使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在我国,鉴于历史性和地域性的原因,初等教育是社会福利式的教育体制,国家政策扶持性较强,但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国家虽然承担了初等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但薄弱的地方财政并不能给初等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2004年,全国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00亿元,基本实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但在“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财力薄弱的县级政府承担了2/3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