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实系首屈一指",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因此而被国外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很明显,当时教会在此创办学校、兴办教育,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文化侵略、同化动机,但在客观事实上却发展了这一地区的苗族教育,并使之成为苗族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教育之先河。反思总结这个时期石门坎苗族教育,对我们今天发展苗族教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具有其正反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童教育正日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发展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是全民教育运动的必然要求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发展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应当遵循民主化原则、内源发展原则、民族性原则及质量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3.
苗族民间游戏是苗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文化生态不断融合互动的结果。本文以苗族鼓舞为例,从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视角探讨和解读苗族鼓舞的文化特质,并试图挖掘这些特质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女童教育正日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发展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是全民教育运动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发展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应当遵循民主化原则、内源发展原则、民族性原则及质量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5.
解析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情歌对唱、恋爱见习、技艺传授及婆媳相处是其主要内容。婚恋教育习俗对于提升苗族同胞的人文素养、培训生存技能、构建和谐婚姻家庭、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苗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下)周星刘援朝五、建国后苗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建国后到1957年,贵州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事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当时,不仅迅速兴办了一批中、小学和民族师范学校,对苗族学生还实行全部免缴学杂费和书本费、生活困难的学生由国家包管...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苗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刘援朝苗族地区的制度化教育体系是从明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在明以前,只有部分开发较早的苗族地区开始了制度化教育活动,但在广大的苗区,教育仍主要表现为一种习俗的传承手段,表现为一种社会化过程。导致苗族地区制度化教育体系形成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8.
苗族民间传说不仅是苗族民间文学的一颗明珠,而且是我们挖掘苗族精神文明的珍贵资料。苗族民间传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意蕴。它能对青少年儿童进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教育,热爱劳动、惩恶扬善、机智勇敢的品德教育,助人为乐、真诚待人的仁爱教育,执著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苗族贫困低下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水平是苗族教育的物质前提,在不健全的日益市场化的教育系统条件下,苗族将逐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苗族教育必须在国家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得到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服饰因其丰富的图案构成和色彩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苗族服饰绘画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贵州苗族服饰绘画资源进行分类和筛选,并探讨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苗族地区实际出发,抓住苗族学生特点进行素质教育,这是苗族地区广大中学教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一条有效的措施。湖南省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边境的苗族聚居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较落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科学水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地区能否发达兴旺的大事。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在苗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调查研究,谈点体会,不妥之处,望行家指正。苗族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论述了苗族习惯法的四个特点,在此基础上,辨证地分析了苗族习惯法,指出苗族习惯法中的优良传统固然对苗族社区的发展起了很长久的促进作用,但也应同时看到其不利的面,文章最后人为要努力把习惯法的优秀成果与发展市场经济接轨,通过发展经济,教育和吸收兄弟民族优秀成果,加速苗族的传统习惯法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张霜 《教育文化论坛》2011,3(3):101-108
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是个偏僻、边远的苗族小山村,由于基督教的传入,百年间石门坎苗族教育经历了从无学校、无识字人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贵州乃至世界闻名的"苗族教育圣地",培养了近百名大学生、博士等苗族人才,再到如今成为全县教育最落后地区。本文通过对基督教与本地苗族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在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文化适应状况及文化适应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战军兴,国民党的统治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渐向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地区转移,如何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凝聚各民族的力量支持抗战,成为当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处于西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重要,而苗族在贵州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发展贵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问题,在西南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教育的作用在战时更为突出,发展苗族特种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抗战时期贵州苗族特种初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成效作一探讨,以期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心电教情注湘西──省教委领导帮助山区少数民族解决困难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外!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当地党委和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着眼,一直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失地位;为了尽快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十分重视电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部分学校再度将苗族音乐引入学校,开始了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真正创建。进入90年代以后,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逐步扩大,新世纪之交,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进入理论探析和反思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前行。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萌芽、创建、扩大和反思,与近半个世纪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湘西苗族学校教育的特点湘西苗族的学校教育始于明代,清代改土归而后,学馆也增加不少,但皆以传播汉文化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湘西才发展起真正的民族教育。解放初期的湘西苗族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对国家统一教材进行适当的变通和补充;宣...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的湘西苗族教育湖南湘西州的苗族文化,是自战国时代楚地的巫文化发展而来的。在远古时期,湘西苗族的文化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传授的是生存生产技能和一些传统的道德。土司时期,即从元朝至明朝,湘西苗族聚居区主要由“合款”制来治理,合款即以部落联盟与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伊始,在乌蒙山区传教的基督教会开始把西方现代教育引进乌蒙山区的苗族社会中,逐步建立起了乌蒙山区苗族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虽然各教会的办学方式、办学特点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把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思想、体系和制度带进了乌蒙山区的苗族社会中,并将乌蒙山区的彝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卷入其中,成为这一地区现代化教育的奠基之举,也是乌蒙山区苗族社会"非典型现代化运动"1的发轫。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湖北苗族学校教育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苗族学校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