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的声母里有平舌音和翘舌音之分,所谓平舌音,就是zcs三个声母的字音,翘舌音就是zhchsh三个声母的字音。它们是成对的。普通话里z—zh,c—ch,s—sh的发音是不相混同的音位,各自作声母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常用字,但是许多方言区人说话平翘舌音是不分的。如“五岁”和“午睡”同音,  相似文献   

2.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3.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4.
d nl的发音技巧一些播音员遇到d nl打头的字音,常常感到舌用不上劲儿,或者感到舌头笨拙。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普通话语音知识中我们知道,这些声母的发音部位都属于“舌尖中阻”,即:发音时要依靠舌尖与硬腭前中部位置相接触,成阻后再以塞音、鼻音或边音的不同发音方式进行发音。明白了这些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式之后,怎样才能在实际的吐字中不仅做到,发音准确而且动作又灵巧、有力呢?我觉得,关键是要掌握好舌动作的运动方式。“舌尖中阻”发音时总要有舌的前伸运动相伴随。而在普通人看来,似平伸舌在d nl的发音中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认为舌越使劲儿前伸,字音就  相似文献   

5.
第二类错误是望文生义而误用。例1,众人熟知的成语“闻鸡起舞”,讲的是晋人祖逖在夜三鼓前闻鸡鸣,以为是兵起之象,于是起而舞剑,以作迎敌之备。后来,这成语就用来比喻志士奋发之情。但是,某电视台却在舞蹈节目的角落里打出“闻鸡起舞”字样,实为望文生义,使用不当。例2,把固定词语“明日黄花”误改为“昨日黄花”。《辞源》上说,“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人因用来比喻已过时的事物。”有人以为,既说“明日”,就不该是过时的;既指过时,就该说“昨日”,故改为“昨…  相似文献   

6.
刘丹 《大观周刊》2012,(21):19-20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一词鲁迅常用,但我们在“花”韵用字上,却存在误用其字,误读其音,误解其意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朝革”、“朝花”、“朝华”的考辨,认为若是繁体出版物,则用“朝荜”、“朝花”皆可。若是简体则应统一写作“朝花”为佳.  相似文献   

7.
单丹兵 《出版广角》2016,(24):49-51
对现代编校工作而言,电子版原稿编校比手写原稿编校更具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近(同)音词错误的出现.文章通过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搜集的近音词错误、同音词错误和同音词使用趋势典型案例,逐一剖析如何联系上下文内容排除编校工作中的隐形“地雷”,避免相关错误产生.  相似文献   

8.
同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1955年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1956年商务印书馆新一版,1957年再版。收单字约1万个,语汇约3万条,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字、词和古地名。字头用简化字,后附繁体字和异体字,依注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一组同音字,在前面注一个音,每个字头前后不再注音。一字多音的,在字头后分注。多音多义的,意义分注在各音下;一义多音的,一般把意义注在第一音下,其余各音前注“又音”或“读音”。为照顾方言读音,某些各地读音和北京音不同的音类,均用符号表明。其特色是:除收大量常用字外,兼收一  相似文献   

9.
二、作家和出版界文人(?)字卖文以维生计,古今中外皆然。只是靠卖文章吃饭为职业,三百六十行多出一个“写作行”,美其名曰“作家”,却是近代之事。文人穷酸,书生无用。形象虽不敢说“于今甚烈”,至少在经济落后地区仍不怎么高明。因为在繁华似锦的社会相中,过去  相似文献   

10.
三、旗帜鲜明,尖锐泼辣毛泽东同志曾赞扬《共产党》月刊“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可以说是这期间通讯的一种战斗风格。1923年2月7日,吴佩孚屠杀京汉铁路工人的惨案爆发后,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撰写的《二七大屠杀的经过》这篇近七千字的通讯,对这次惨案的全貌作了较详细的报道,并号召全国被压迫的国人、农商学各界人民“要急速联合起来”,“打倒我们的仇人军阀和帮助他们为恶的国际帝国主义”,“起来一致的解除压迫!援救京汉之友!”号召全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11.
吐字训练播音员必须有扎实的吐字基本功。吐字不但要清晰,而且要园润、集中、流畅、使人听来有美感。这就要求:掌握普通话语音规律;创造良好的语音形成环境——进行口腔基本训练;讲究吐字归音。 (一)掌握普通话语音规律。播音员是群众的语音教师。为了准确运用普通话,就要学习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规律。我国传统戏曲说唱艺术很注重这个问题。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识真念准,审其字声从口中何处着力,则知其字必如何念法方确,即知其形于长短阔狭之间居何等也。”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语言学家对汉语语音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掌握了它的规  相似文献   

12.
第六个字名曰:“情”。所谓“情”是指感情、激情、情趣、人情味,也就是说写通讯要抒发感情,通讯本身要富于感情色彩。什么是情?情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喜、怒、哀、乐。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个“爽”就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感受后发出的情。“文以情动人”。我欣赏《红楼梦》中写在秦可卿房间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有一次,薛铸为我写字,问写什么,我说就写这两句。“人情炼达即文章”道出了写文  相似文献   

13.
毛诗正义(残本)三十三卷 (唐)孔颖达等奉敕撰 宋绍兴九年(1139)单疏刊本 日本国宝 共十七册 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本 原金泽文库 竹添光鸿 内藤湖南等旧藏 按:此本于1934年1月(昭和九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每半叶有界十五行,行二十二字至三十二字不等,其中以二十五字或二十六字居多。“正义”与经文字数相同。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上方著录“诗(笺)”,下方记叶数,并记刻工姓名,可以判读者二十余人,如王永、阮于、顾渊、黄中、时明、徐政、徐高、徐茂、徐杲、章楷、宋求、孙勉、孙免、张清、张谨、陈哲、陈迎、陈明仲、陈锡、毛  相似文献   

14.
顾颉刚先生在为《崔东壁遗书》写的序言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小故事: 乔松年的《萝摩亭扎记》载着一段笑话。《穆天于传》中有一句“封膜昼于河水之阳”,“膜昼”是人名,“封”是封建。不意有一本“昼”字误书作“画”,作《历代名画记》的张彦远白以为找到一段画史的材料了,就在他的书内写道:“封膜,周时人,善作画。”张彦远是唐代人,那时刻印本恐怕还没有流行,他见到的《穆天子传》,只是手抄本。繁体字的“昼”与“画”,仅一笔之差;抄书人  相似文献   

15.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于艺术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种说法,有利于我们理解杂文的情趣。王国维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勘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7.
(四)如何克服同形字出错古人称误差为“蔽”。蔽就是事物的真象和本质被掩盖而给人以假象。战国时期的荀况写了一篇《解蔽》,来论述怎样克服误差的道理。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全识也。”“一曲”就是误差,“全识”就是事物的真象。“观于道之一隅”,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点点表面现象(轮廓相似),而不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中之异),因而导致失误。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疑似篇》也论述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而今我谓编校者之所患,患文字之形似音同者也。下面谈谈怎样克服同形字  相似文献   

18.
报刊常发表代表编辑部观点的言论,如社论(社评)、编辑部文章、观察家文章、评论员文章等。“短评”也是“言论”的一种,只是内容比较单一,集中就某一问题、事件作扼要的分析,篇幅较短,长近千字,短的仅二三百字。短评可以就某一问题、事件单独发表;也可配合有关新闻报道,与新闻同时发表;还可以“编后”形式出现,仅对某问题作简洁明了的发挥和引申。海外报刊流行署名短评。“按语”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称为“案语”,是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作的说明、提示或考证。“编者按”是编者对所发表的新闻、文章所加的说明或批注。主要是针对稿件中的观点或材料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意见、评述等。编者按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是着重指出稿件的中心思  相似文献   

19.
搜集资料,采摭异闻,兼收求是,勒为长编,是编辑工作中常见的一个重要而艰辛的过程。南宋史学家李焘本司马光所创体例,用四十多年时间,编撰北宋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八十卷,显示了谨严的编辑家的工力和风范。李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他少年时代遭逢国难,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虏,北宋覆灭,南渡君臣偏安求和,立国于风雨飘摇之中。李焘慨然有志驰驱,报效多难的王国,二十岁时著《反正议》十四篇,《宋史》本传说,“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初未到任,读书本县龙鹤山,立志研究学问。过了很久,才赴华阳。当时奸相秦桧专权,李焘拒绝奉承攀附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  相似文献   

20.
编辑和书法家虞世南唐初虞世南,编辑了我国现存的最早类书《北堂书钞》。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在隋时任秘书郎,后来归顺唐,在唐代历任秘书监,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赐爵为永兴县子,人们称他虞永兴。唐太宗对他很器重,《旧唐书》记载虞世南:“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称他“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他的书法很好,和欧阳询、褚遂良、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