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小班化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小班化教育,数学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如何把小学数学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苏风云 《学周刊C版》2010,(7):101-101
作文一直以来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所关注的对象,它是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要攻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的课题。显然作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那么,针对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长期以来,就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语文教师普遍感到犯难,同时让学生也深感头疼。  相似文献   

3.
我国语文创新教育阻滞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少教育观念上的整体改变,我国语文教育中仍存在着诸多阻滞创新教育的因素:语文教育目的的片面功利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表面,文学教育的意识表态化;阅读教学的“泛理性化”;作文内容与形式的模式;语文考试的过分标准化,语文创新教育需要的不是局部的改变,而是语文教育整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小班教育和大班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小班化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成为适合的、适性的教育……2011年10月11日,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举办南京市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会。20所经过初评进入到专家复评阶段的学校,展示了各自在小班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哭泣的鼻涕     
小学小班化教育在全国多所试点小学中已实施了多年。2006年3月,《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在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展开。如何在别人的成绩上让自己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把已经成熟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课题做出自己的特色?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答案是:积极探索,认真实践,让学生快乐学习,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务必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7.
张建华 《甘肃教育》2009,(16):34-34
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趋势,但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由于经济滞后,师资短缺,小学班级人数普遍居高不下。小班化教学只是一道遥不可及难以共享的“美味佳肴”。大班额教学的模式仍然是当今欠发达地区教学的主流态势。而且一时尚无力改变。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大班额教学的弊端,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沈宪宗 《上海教育》2007,(4B):48-49
小班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目前,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已经如火如荼,教育效果也显而易见。小班化教育即将大面积铺开,其实施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未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应该在实施前作好哪些必要准备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爆炸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需求若渴,教育改革力度也逐年增加。在全国各地各类学校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近年炙手可热的一个研究课题。何为小班化教学模式?就是在小班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较少人数的教学班级内,围绕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班级特有的内在价值和教育教学规律,创设出的一种“互助、互动、合作、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难题,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写。如何才能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认为让学生贴近生活学作文是当前解决作文教学的一剂良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晓霞 《成才之路》2012,(15):38-38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的教学。它与以往的大班教学相比,教师的“照顾范围”明显扩大,是优质化教学。它提供了师生更多充裕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条件。专家提出,实施小班化教学目的就在于拓宽孩子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强调积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品质等。那么如何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呢?为此,我们展开了将协作教学引入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告别大批量“生产”,走向小班化教学,这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小班化教学实践后,笔者感受到:如果还是按照平常的大班经验进行课堂教学,那小班的优势何以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小班化语文教学如何有别于大班化教学?如何发挥小班优势,为学生构建更大的舞台,创造更多的表演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落实语文教学?对此,笔者边教学边摸索,努力尝试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一、发挥小班优势,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协作共进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员少,可以有更加广阔的自我表现与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优化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效率不高,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也逐步成为现实.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也给语文教师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了可能.网络必将给作文教学带来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条件下产生的.它不单是学生班额度的减少,还蕴含着深层的理念的变革.明确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对理解小班化教育、深入开展和实施小班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兵兵 《辽宁教育》2013,(4X):76-77
<正>2009年初,我校开始进行"小班化"研究,对我而言,"小班化"这个名词是陌生的。从毕业以来,我教的都是大班,从教十多年来,我习惯了面对一片"黑压压"的脑袋讲演,习惯了在好学生的准确回答中陶醉,习惯了在成堆的作业本中耕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崭新的名词——"小班化教育"。班额的改变,带来的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固有的思想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一向要强的我陷入了迷惘和慌张。时间不允许我犹豫,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实践"小班化教育"的洪流中。一、学习"小班化教育"理论,树立"小班化教育"观念什么是"小班化教育"?如何开展"小班化教育"?这是我最想弄清楚的两个问题。刚开始,我觉得小班化教育就是人数少了,桌椅摆放变化了,教室的环境美了。经历了多少次的培训交流,多少次的专业引领,多少次的思想碰撞,多少次的反复实践,多少次的课堂观察后,我渐渐明白,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我最初所想的那样,而是在教学上更加强调关注每一个。我开始改变,改变自己的备课、教学,让自己更深入地读懂学生,改变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鲁雅静 《学语文》2013,(1):74-7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却历来都是"重灾区",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教育中亟待改变的现实。面对作文教学的不尽如人意,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有章可循的,教师务必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7.
蒋琳丽 《考试周刊》2010,(43):50-52
随着小班化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进入中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主宰课堂的主要学习模式之一。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优势,小组成员闻易于“有话”可说,交流话题较为宽泛。但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小组学习容易陷入无序、费时、低效状态,背离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所以中学小班化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就被摆在了显著位置.有待我们探索适合中学小班化教育实际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的策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改善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减少低效、非指向性的个体和集体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朝阳区1999年启动小班化教育实验,现有100所学校的1125个教学班,32095名学生参加,学校数量占全区小学的51%,学生数量占全区学生的38.5%。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朝阳区小学发展的一项基本举措。在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逐步加深。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额少,生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大班教学充分,因而客观上小班学生成长条件优于大班。小班额是小班化教育的必要条件,但不能等同,关键是可能条件下过程的转化。小班化教育是利用小班的优势进行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小班额一定优于大班额,无需实验”的观点在理论上忽视…  相似文献   

19.
廖善金 《考试周刊》2010,(26):59-60
现代语文教育范式的确立使语文写作难以摆脱应用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升学考试压力下,语文写作已成了一项纯粹的"生产"活动,这种为写作而写作带给学生的是沉重的精神负累。在现有教学体制难以在短期内能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诗意的抒写呢?我以为、个性化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如何发挥小班化课堂教学优势,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