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阅读是"静"的。"静读"被奉为阅读的最佳境界,无论是"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寒生阅读,或者"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的学人阅读;还是"雪夜闭门读禁书""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士人阅读,或者独坐湖心亭享受"过桥米线"美味的秀才阅读,都离不开夜之静、雪之静和雪夜的静中之静,似乎惟有寂静才是阅读的胜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阅读更是"苦"的。"苦读"被奉为阅读的至高境界,"悬梁刺股"  相似文献   

2.
借光     
先前,名噪一时的胡适先生逝世,报上颇热闹了一阵子。有些和胡先生素昧平生、只是从报上或书上得知胡适大名的人,也纷纷做出“吾友胡适之”之类的悼念文章,俨然是胡博士的生死之交。这种借别人之名来炫耀自己的行为,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借光”。国人于此道烂熟于胸,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居然也无师自通,大借本村望族赵老太爷的光,说自己好象也姓赵,结果挨了老大耳光。时至今日,借光之术日新月异。前几年,一部《末代皇帝》得了几项奥斯卡大奖,于是,我们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4.
一个衣冠楚楚的法国小伙子吆喝一声“借光借光”,身子往下一弓,然后玩命朝地铁的车门挤去。两边的人群东倒西歪,但大都没对他的鲁莽抱怨什么,反而努力向两旁让开,试图给他留条下车的缝隙。在这个地铁9号线站台上,许多乘客无奈地看着挤得满满的车厢,无法上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巩俐在回答记者提问10年后与张艺谋再度合作时对张的印象时说:"他变得更平和了,那个平和代表了一个人的自信,就是他的自信程度让他不会去随意地说话或者发脾气或者有一些不满的东西"。以此反思人格塑造:我认为"平和"是人格的一种高境界, "平和"不是没有性格,不是没有锐气,不是没有激情。"平和"恰恰是包容了性格、锐气、激情的智慧与力量的体现。以此反思办报:有些报纸就不"平和",总想到扯眼球、冲击力,一个个黑标题就像一根根棒子,生生砸在别人脑门上。刺刀见红的抨击,赤裸裸的呐喊,其实是不自信、没有力量与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以我的感觉,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种现象,当了"官"的记者可能就不写稿子了。我真的观察过,一些报社原本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活跃的记者一旦被提拔了,有了一个挺像模样的职务,从此便是看别人写稿多,自己动手少。我真的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激情,还是失去了冲动,或者是干脆从此就  相似文献   

7.
林阳 《出版经济》2002,(1):16-18
创新意识是对策划编辑的文化素质、知识储备和审美眼光的最大考验。它需要策划者有职业的敏感性和创造办,能够看见别人看见了却没有发现的东西,或者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荐书     
《虚土》刘亮程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24.00元这是作者的又一个村庄的故事。小说所描写的依旧是一座村庄,它建在茫茫的虚土梁上。一个五岁孩子,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出生,或者已经出生却从没有长大,或者长大的全是别人,全是被别人过掉的生活,被别人做完、废墟一样弃在荒野上的梦。虚土庄的所有事物,都披着一层梦呓般的虚幻色彩,“梦把天空顶高,把大地变得更加辽阔”。生活的方向被一场一场风吹偏,人们在虚土梁上落脚的村庄常常空无一人,人都去了哪里?我自己又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9.
目前县市报纸的理论宣传的现状如何? 内容贫乏,缺少新意。常见于县市报的理论文章,或者是工作计划、总结,或者是学术论文,或者是领导讲话,或者是某部门的业务介绍,这类文章大多内容平淡。 论述一般,深度不高。翻开县市报的理论版,或者讲述的尽是路人皆知的小道理,妇孺皆晓的陈词滥调,既不解难,也不释疑;或者是观点加例子,缺乏论证;或者是满篇名人语录,把别人讲述的道理重新拼盘,没有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实践经验不足,对采访活动缺乏掌控能力 实践经验不足首先的一个表现是,部分实习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无法流畅、清楚地向受访者介绍采访目的,甚至较难与受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有位同学在实习中这样记述:"其实,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该好好补补功课了.当我在一种陌生的环境或者是感觉到自己气场很弱的环境下,往往会辞不达意,表达混乱,让别人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2004,(45):66-66,68,70
手机只和一个人通电话,用电台,所有车友可以随时随地一起在电台上交流、求助或者帮助别人,它联系着我们这群爱车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一些基本的命令往往可以在保护网络安全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几条命令的作用就非常突出。检测网络连接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计算机上被别人安装了木马,或者是中了病毒,但是手里  相似文献   

13.
余朝英 《大观周刊》2012,(49):224-224,195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法把别人“已知”“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化工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物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报社工作20余年,一路走来,有苦有乐。平时都是写别人、编别人,今日忽发奇想:自己身上也有不少故事,何不"挖掘"出来,供同仁们茶余饭后一乐?都是"虚荣心"惹的祸"标题错了一个字,罚款200元。""简讯是一篇重稿,罚款100  相似文献   

15.
读者点评     
《横琴岛:借光澳门》@红馆刘峥嵘:正大兴土木的横琴岛被视为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后花园,而新政策恐怕将让横琴岛成为澳人购房迁居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相似文献   

17.
一篇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作者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之外,还要在独辟蹊径上下功夫。常言道:"打鱼莫到人多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独辟蹊径"这句成语,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自己开辟一条路,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也就是说,搞新闻摄影,就要独具慧眼,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别人都忽视的事件中,用自己敏锐的"新闻鼻"去嗅出别人"闻"不到的东西,用相机捕捉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一、"独辟蹊径"贵在"独"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某报纸刊登一篇调查文章,说在校大学生70%认同同居,此前,另几家报纸也有类似调查,结论或者是60%,或者48%等等.不知道别人看过这种报道有何感受,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对此等调查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9.
透过易中天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或者品牌资源大于有形资产,也就是说无形资产覆盖有形资产时,那么你的有形资产就不会流失;而当你的无形资产能够覆盖到别人的有形资产时,别人的财富就会向你转移。  相似文献   

20.
"她是水瓶座的女人,事事要求完美,感情里更是容不得一点儿瑕疵和裂痕。看似很洒脱,其实特在乎别人的眼光,喜欢自己和自己较劲。所以才导致了别人有机可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