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模式。网络信息以其高速便捷、巨容便携、服务综合、互动开放等资源优势成为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新宠儿。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尚处于自发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应当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针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以行之有效的信息教育策略加快实现信息服务的转型,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郑欣  王悦 《当代传播》2014,(2):51-52
本文对农民工如何使用新媒体获取就业信息问题进行探讨,发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扩大和延伸了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部分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就业压力和城市生活带来的挑战,农民工利用新媒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赋权。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海珠区低收入者为样本,采用深入访谈法,对城市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在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城市低收入者关注的信息类型、获取信息的渠道、影响低收入者信息获取的因素、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及其利用图书馆的情况。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应用使网络中的档案信息数量急剧增加,而从诸多零乱无序的网络信息中,寻求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也更加明显。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促使个性化服务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服务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提高了公众参与档案活动的主动性,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从而加快了信息的互动传播,使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量无限增长;  相似文献   

5.
申琦 《国际新闻界》2013,(2):120-129
本文拓展运用"网络信息隐私关注"概念模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的数据,探讨一般网络使用行为中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状况及其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大学生普遍担心自己的网络信息隐私安全,且自认缺乏保护网络信息隐私能力;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高,网龄越长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低;但是,网络使用频次越高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高;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只对隐私保护行为中的"伪造"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对"保护"和"抑制"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需引入"信任"等因素作为中介或调节变量,来检测隐私关注与隐私保护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迅速赢得市场,获得受众的青睐,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凸显受众主体地位、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及时、信息获取方便等特点。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在校大学生信息需求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oogle搜索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同时也对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从而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本文从当前的信息环境入手,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程度与信息获取来源,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和图书馆具体的影响,指出大学生应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11):39-44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广告和公共领域的表现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多样化。首先,由于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及其向私人领域的成功扩张,赢得了广告的眷顾;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本在网络新媒体领域加速扩张,互联网产业的高度集权化倾向,导致对公共利益的不断冒犯,以消费意识削弱了公民意识;再次,广告对公众的信息获取、信息质量、信息形态的制约影响了公共领域的形成;最后,新媒体广告通过精准营销、口碑传播和非市场化操作重新定义了它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有可能使公共讨论和舆情民意受商业广告的影响降低。随着广告等商业信息的染指,新媒体公共领域中公和私的边界逐渐模糊,身份认同将取代权力成为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新兴媒体以数字化为基础,对社会的信息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信息获取的方式。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高采编能力和自身素质,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新闻采编现状,提出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志勇 《新闻战线》2015,(5):157-158
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的媒体接触范围广,接触频率高,从而导致与媒介互动的频率也加快。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大的依赖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思考及判断。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互动以及媒介信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成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与此同时,新媒体与旧媒体、草根媒体与商业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媒体消费者。而这种情况不仅改变了信息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有关传播思想史及有关人际交往理论的寿辨,基于笔者的个人体验和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分析,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这样一个假设 如今的大学生利用阿结进行的交流路显无奈,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所提供的便利的交流平台,沟通渠道,对于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曲实质性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目的在于探明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施加的真实影响,希望能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分析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以知识组织和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对策,提高大学生信息收集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方法/过程]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提出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发现、组织、跟踪与利用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判断与利用能力提供帮助。[结果/结论]提出引导大学生早期步入专业领域知识学习的信息服务模式与对策,旨在解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盲目性和对互联网模式的依赖性问题,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Health information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easily obtained from a variety of media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health-related information seeking, a comprehensive validation study of this measure is still needed. This study use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Israeli university students (N = 800) aged 18–30, and a cross-sectional sample of U.S. college students (N = 498) to validate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bout the nonmedical use of two drugs (marijuana and amphetamines) from a range of media and interpersonal sources. Information seeking measures for both drug types showed good convergent, discriminant, nomological, and test-retest validity. Results offer support for the use of these measures as valid indicators of the constructs for which they were designed.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these measures in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农村处于市场经济最薄弱而又受传统社会结构影响最深的地区,社会因素对农民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34份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数据,综合利用Logit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第一,社会资本对是否选择朋友、家人、报纸、电脑和手机作为信息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选择日常生活信息源的个数虽然与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却较低。第二,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的共享和网络维度。第三,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在收入、自由自配时间和区域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今后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要提高农民的社会资本和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与其对于网络的使用或者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知觉易用性与网络的知觉有用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49-50):135-145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within a context of an information poor life style. Several factors can be attributed to an information poor world. For example, it is one in which the mass media are not viewed as providers of useful information. Moreover, this is a world in which there is a parsimony of helpful interpersonal channels. Thus, both formal and personal sources are devoid of everyday practical information of the kind that is needed by poor people. In addressing reason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knowledge gap theory is examined. The conclusion drawn from this analysis is that, although the mass media are perceived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some (the "media rich"), they do not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the poor. Unfortunately, the role that interpersonal sources might play in this process,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by knowledge gap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10年国外有关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国外日常生活信息查询研究的对象日趋多元,研究范围也从纸质载体的信息扩展到网络信息。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与方法,深入开展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成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信息素养与心理调适的关系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了4000例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常被困扰和存在心理健康的比例均约为15%;心理困扰程度与社交解决意愿有明显对应性;认为信息检索主要对改善学习和人际关系有帮助;对阅读的认识与自主阅读不相符;图书馆是三大信息求助对象之一;大多数人对信息可信度无明确概念,进行信息检索主要针对学习任务;约一半人能将信息素养作为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60%的人信息整理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信息需求研究既重要又棘手,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缺乏.为了获得关于青少年信息需求规律的专业性知识,推动青少年信息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本文研究以生活为中心,采用IUE模型,对106名青少年展开"日常问题"日志调查,并对1037条"问题"的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问题内容、问题缘起、人际信息源、解决路径、解决效率、年龄特征等信息需求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的信息需求结构;青少年信息需求结构复杂,且这一特征被年龄差别进一步强化;各类信息源在青少年信息查找中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青少年各类信息需求的满足存在一些弱势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