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修辞学>是一部充满"越位之思"的修辞理论著作.它立足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建构了一个新的修辞学理论架构,全书融入了作者的新思考、新观念、新见解;作者还对传统的内容从新的视角切入做了新的阐释.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创新著作,将会推动修辞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精康 《语文教学之友》2000,(6):40-40,F003
杨树达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等著作中,明确提出古人行文有“省句例”。杨先生指出:“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避繁而省去者。”从求简练、避繁复这一角度看,省句是古汉语特殊的修辞手段,其与语法范畴内的“句子成分省略”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3.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地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篇章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4.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修辞学>是一部以20世纪为时间界限的断代修辞学史研究著作,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框架新颖,历时与共时纵横交错;重视理论建设,关注广义的修辞研究;重视与社会、其他学科及学者问的联系;研究上的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主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文章主要从陈言务去,推陈出新;文以载道,以道为主;文道并重,文质相胜;文贵干达,繁简有当等四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语言风格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9.
<容斋随笔>是中国修辞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修辞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容斋随笔>论及的修辞理论涉及面相当宽,而且每一种修辞理论的提出,无一例外的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分析,继承并总结了前人以及时人的成就而有所发挥.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容斋随笔>中关于炼字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真理、科学、技术甚至现实都是通过社会认可建构而成的.同传统修辞学相比,建构主义修辞观在各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修辞是为了认同,修辞是真理方式,修辞是集体行为,修辞是言语建构,修辞是权力生成.建构主义修辞观的价值在于,它提高了修辞学的地位,加强了修辞学的功能,拓宽了修辞学的空间,深化了修辞学的主题,扩大了修辞学的影响.建构主义修辞观的局限在于,它消解了修辞学的学科定位,颠倒了修辞学的映射关系,夸大了修辞学的权力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宗师吕叔湘不仅是语法学家、语文教育家,同时也是一名修辞学家和修辞实践家。吕先生一生十分重视修辞学研究并且始终关注、支持修辞学的健康发展。他对中国修辞学的重要贡献是:开创性研究提供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范式;独特修辞观促进了修辞学的科学发展;打造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并培养了杰出的修辞学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广义修辞学经历了酝酿准备、过渡性探索等阶段后才脱颖而出,既吸取了域外隐喻研究等泛修辞观的理论资源,也得益于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思想濡养,最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从修辞观来看,广义修辞学领域内可以分为"大修辞"、"广义修辞"和"复合修辞"三个类型。广义修辞学以修辞原理为标准来确定研究对象,并建构了"两个主体+三个层面"的研究范式。广义修辞学理论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因而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陈望道先生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个创造性地提出修辞必须适应题旨情境.张弓先生认为修辞活动必须:"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视点适当."王希杰先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出了修辞的得体性原则,得体即"适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是"修辞立其诚"的现代诠释,是对中国古典修辞学传统的回归.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被誉为比喻的百花园.其中的比喻之妙,就在于它高度适应这个"度",因而历来为人称颂.  相似文献   

14.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15.
曹强 《现代语文》2010,(6):18-20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既包括语言行为,也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修辞学的内涵及性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意义等三个层面讨论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体系的确立,可以使汉语修辞学研究摆脱在技巧之"术"和理论之"学"间摇摆的暧昧处境,有助于拓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黎锦熙先生的汉语修辞学研究卓然有成,也颇富特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将语法与修辞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阐释了汉语中种种不易解释的语言现象;二是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全局观,较早地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汉语修辞学学科理论体系,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三是善于概括归纳相关修辞原则,重视修辞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四是重视在继承与借鉴中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到的修辞理论体系;五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修辞现象,为后人开展汉语修辞史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希杰先生的<模糊理论和修辞>最早倡立模糊修辞学.他深入阐述了准确和模糊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明确辨析了模糊修辞学中易混淆的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学科形成奠定了学科术语的基础;初步构拟模糊修辞学的理论框架,积极有力地促成了模糊修辞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发凡》阐释了修辞标准和修辞分野两大问题,并指出了修辞的评判标准是适合题旨和符合情境,修辞的两大分野是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这些开创性的理论,为其后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与发展给予了科学的引导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借代是一种最为普遍且常见的修辞手法。因此,任何修辞学者任何修辞学著作都要谈借代。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借代的论述多是停留在描写的层面上,且多是举例说明或分类描写之类。至于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如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问题的探讨,则无人及之。本文则彻底摒弃传统的研究法,着重于闻发探讨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认为借代修辞文本的建构多是基于关系联想的心理机制,指出: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在表达上有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突出性的效果,在接受上有引人思索回味、提高审美情趣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辞学史稿》(下简称《史稿》)是一部不朽的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奠基工作。它的问世,不仅为中国修辞学史描绘出了基本框架、科学体系、承递脉络,为研究中国修辞学史开了门,引了路,令人耳目一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而且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修辞学的优秀成果,推进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修辞学新体系,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先秦是中国修辞思想的萌芽期,而儒家修辞观又是萌芽期的主调。子瑜先生学海采珠,勾弦挈领,对儒家修辞思想作了比较深刻的独到的述释,揭示了儒家修辞思想在中国修辞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这无论是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儒家修辞思想本身,或者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修辞史和中国修辞实践都是极为重要、非常有益的。本文在《史稿》问世十周年之际,就儒家修辞思想谈一些看法,分条陈述,不揣浅漏,意在纪念,祈望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