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社会基础,以实业救国为核心内容,在融合了中国"固有思想"和"欧洲之学说"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内容的民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有着强烈的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诉求,同时却又带有严重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在近代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其中蕴涵着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给了当代国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可以归结为“重民”、“养民”的传统思路,不仅是这一概念的由来,还因为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关心国事民疾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性情是民生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更因为民生主义本质上是孙用中国的大同思想过滤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最终归宿,民生主义的宗旨就是平等,这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均地权还是节制资本均出于孙对垄断的疑惧怕与防范以及对平等的向往,而在各种社会主义中他之所以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其理由仍然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抑制私人势力的膨胀,在他看来私人经济的扩张必是贫富不均的渊获,而这是与他设想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社会主义对孙中山的吸引力也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设计的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制度对分配平等、生产资料及生产管理的社会化的几乎相同的要求,这正好暗合了他的大同平等情怀,暗合了几代知识分子实现“佛氏涅磐、孔氏太平、耶氏天国”的终极性真诚幻想。  相似文献   

3.
一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流行着一种不确切的评价,认为民生主义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有的研究者根据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学理上说是错误和反动的。它模糊和腐蚀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是“极其反动”的。这是因为,它“认为在中国可以‘防止’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既然落后就比较容易实行‘社会革命’等等”。现在看来,这些评论显然是不切合孙中山的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精神,指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同时也认为,孙中山“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致基本思想和许多说话都完全相同”。列宁这一论断,解放以来在我国研究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的论著中,经常被当作经典性的结论和分析问题的立论依据。几乎全部认为孙中山的旧民生主义(以下简称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此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一)认为旧民生主义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同志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民粹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俄  相似文献   

5.
苏晓真 《考试周刊》2012,(73):30-31
孙中山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文化吸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均富”理念,提出了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学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要是围绕土地和资本这两个问题来全面阐述及分析研究的,它能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看作是“空想的”和“反动的”,这是不切实际的。民生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应当说,孙中山所构想的民生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性,且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一定的思想联系。两者之间不仅有明显的相异点,而且有明显的相同点。首先,看社会经济基础或社会经济制度。孙中山所构想的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结构,一方面和欧美式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孙中山所构想的民生主义经济制度实际上包括了多种经济成分:一是国有国营经济。这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段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就主张未来的中国要走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中间道路”,即“民生主义”道路,它开创了二战后许多亚非拉独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研究并热情宣传社会主义的人之一。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即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旨归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这一理论是20世纪初中国人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峰,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秀霞 《文教资料》2005,6(35):179-180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吸纳借鉴了欧美资本主义强国的发展经验而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作的规划,既是当时最先进的富国强民思想,也是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营养宝库。然而,正如民生主义的形成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样,它的实现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流行着一种不确切的评价,认为民生主义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有的研究者根据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学理上说是错误和反动的。它模糊和腐蚀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是“极其反动”的。  相似文献   

11.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其中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的具体方针和理想主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民生主义未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联系起来,把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历史的一个实践高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想向现代转化的方式决定着现代化的制度选择和未来走向,传统大同思想中的民生取向使中国人不易认同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民生作为现代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超越市场理性,追寻现代性对人的意义,把民生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联系起来,从传统与现代、理想与价值、分化与整合的统一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着时资本主义的判断和对现代化的追求。民生就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所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与民本相联系的民生思想有一种社会主义的潜能;近代以来,民生问题与大同思想的现代转化相联系,使中国现代化追求与西方社会主义取得了共鸣。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创新,体现了对民生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命题,民生主义也曾是国共两党历次合作的基础。在现代化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对传统的创新中走出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已成为后发国家适应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民党人重新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共产党人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内容,这就不仅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准则,也为两岸经济互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成为党的十七大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法律角度来看,建立和完善与民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增强国民的维权意识,是保障和改善我国民生问题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其跨越性,这难免导致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的混变和失范,当下中国教育正受此影响出现多层面的人文缺失,阻碍教育的良性发展,使其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三大民生问题之首.就教育特性谈论教育问题的解决,很难获得满意的结果,而研究教育的人文缺失与当下现代化阶段性特征的关系,并依此寻求解决之道,无疑是一个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体现;民本思想、民生关爱,是十七大报告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9.
陈云的“民生”思想是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继承与重要改造,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研究、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陈云时刻关注人民生活,毕生追求人民利益的实现,始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研究、继承和发扬陈云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