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同样具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本文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进行分析,王维诗歌在美国的译介主体主要是诗人和汉学家两大群体,译介内容多为山水诗,译介途径以海外出版社居多,译介受众包括以诗人和汉学家为代表的专业读者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大众读者,译介效果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2.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作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作品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海德格尔有关“存在”、“遮蔽状态”等概念来解读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研究。基于“创造性叛逆”的译介学研究揭示了受忠实翻译观影响而陷入“遮蔽状态”的存在者——翻译文学以及此在——翻译主体,探讨了翻译文学在文化语境下的产生、变迁、接受与影响,从理论上对翻译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翻译学奠定了以翻译文学为主体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卞之琳在文学创作与翻译过程中,存有两大"矛盾",一是译介过程中,中译外与外译中遵循的并不是同一套翻译伦理标准;二是在写诗与译诗过程中,写诗含蓄深沉,而译诗又热烈奔放。笔者以这两大"矛盾"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理论与多元系统论为切入点,探讨这两大"矛盾"背后的真实面貌,展示卞之琳在创作与译介中与一系列要素相互影响、制约,对主体间性的不断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韩佳 《文教资料》2021,(1):17-19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在中国译介和出版的过程,反映出以译者为代表的"翻译群落"中,各主体之间适应、选择、对话、协商的过程,折射出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翻译生态学理念,关照文学作品的译介过程,有助于分析翻译生态环境中诸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了解译本诞生过程中译者受到的来自翻译群落各主体的"干涉",有助于厘清译者责任,构建平衡和谐的翻译生态。  相似文献   

6.
译介学研究下的解释学视角对翻译过程进行阐释性地剖析与观照,井对其间的误读、复译和“忠实”标准等翻译现象加以理性化的认识与接受,不失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深远的研究空间和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晚清传教士翻译活动频繁,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译介活动的客体、主体、翻译策略和语言转换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传教士译介活动的特征,并根据Lefevere的翻译操纵理论,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念三个方面对传教士译介活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佐哈尔于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 ,它把翻译与译作与其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语境、社会政治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了起来 ,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笔者拟从译介学的角度 ,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制约作品译介因素的解释力 ,主要论及了影响作品译介的因素 :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译文的质量以及翻译家个人对读者的吸引力。同时 ,笔者认为 ,多元系统理论在解释制约作品译介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它忽略了译者主体在作品译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译者的主体性在译介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译介主体的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言语风格,导致了王佐良和刘炳善两位译者对英国散文家兰姆作品的不同评价,也使他们在翻译兰姆散文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伊维德是著名荷兰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话本小说、戏曲和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多年来,他用荷兰语和英语向世界读者译介中国文学,在西方汉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伊维德非常重视版本,翻译时总是以戏曲的最早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他还发现了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重要价值,是西方译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最多的汉学家之一。伊维德的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选译《古文观止》中32篇经典散文,篇篇珠玉,备受赞誉。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译著中的深度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外的序跋、插图和文本内对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历史典故、传统习俗、古代哲学思想和天文地理知识的注释和原作者介绍,发现译文的深度化语境具有意义阐释、背景描述和跨文化沟通等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古典散文的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将其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旅游宣传文本翻译行为人的特点以及其翻译要求,提出了适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三种翻译方法,即减译、增译、改译,以期为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Following four years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in scal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begun entering the stage of implicit development: the most pressing question that needs answering is whether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which are devo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can achieve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through day-to-day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strategy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four perspectives: first, it dissects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culture, to clarify precisely what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institutes are seeking to disseminate; second,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ultural order and challenges that may be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uses this foundation to draw lessons from other countries’ strategies fo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third, it clarifies the methods, channels, and mechanisms for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last, it tracks the results of overseas cultural dissemination by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offers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三国演义》的翻译过程中,罗慕士打破了西方文学翻译中的强势话语范式,大胆采用直译法,在语言、文学、文化层面上实现了中国话语言说。同时,他利用出版宣传、语境顺应等有效的中国话语传播策略,使译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接受效果。罗慕士翻译《三国演义》的方法对当下典籍英译及对外传播工作的启示是:要综合采用各种言说策略,争取原语话语权,展示中国话语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使译作在海外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译介学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研究翻译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圣经》译介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宗教传播,但《圣经》的译者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从而使《圣经》为不同价值观的各国人民所接受。《圣经》翻译对民族语言的形成,包括对中国语言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文本类翻译理论的局限,提出了基于"内外有别"原则的框架,以及新的外宣翻译理论模式,并利用排除法(排除消极因素),用具体案例演示了海西地区外宣翻译策略是如何建立与实施的。  相似文献   

18.
烹饪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烹饪留学生教育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及进一步推动烹饪留学生教育事业,能扩大来华高等烹饪专业留学生规模,并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依次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和译文语言表达形式的选择和体现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认为翻译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语境拥有层级性,语境因素所属的层级越高,在语言中就越隐蔽,对意思的阐释和制约作用也越关键,同时也越容易被译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20.
Literature on the level of adaptive functioning and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functioning of individuals with Williams syndrome (WS) was reviewed. The electronic databases PsycINFO, PubMed, Expanded Academic, Web of Science, Scopus and ProQuest were searched electronically for relevant articles and dissertations using the search terms ‘Williams syndrome’ or ‘Williams-Beuren syndrome’ combined with ‘adaptive function*’, ‘adaptive behavio*’, ‘independ*’ and ‘autonomy’. Selection criteria included English language articles, theses and book chapters, participants with a diagnosis of Williams syndrome and inclusion of a standardised assessment of adaptive functioning. Twenty-two published articles and two PhD. dissertations (one subsequently published as a poster presentation)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inclusion in the review. Fifteen investigated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up to 19 years of age, five investigated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adults and four included participants across a wider age range and included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Along with identifying methodological issues, the review addressed the following areas: overall level of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WS, domai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evidence of heterogeneity, relationship to intellectual ability, changes with chronological age, relationship with maladaptive behaviour,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adaptive functioning in 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