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要以自然为中心,又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界。以人为本就是说人的任何合理的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就是坚信人有能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结合近期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问题。在倡导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依存上,要强化全民族保护生态理念、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应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上,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要保护而不是征服;在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兼顾,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内环境和谐,国际环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促进“两科”交叉融合意义重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忠仁 《科协论坛》2005,20(3):43-44
在当代,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任何重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领域及其各个分支的合作与共同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浇灌和滋润;实现不同阶层和人群的和谐相处,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需要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以人为本”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5.
这篇论文运用文学伦理学分析《赫索格》一书中人与自然以及人和自我的关系,来提醒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孙晓霞 《金秋科苑》2010,(10):144-14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概括为28个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晓霞 《今日科苑》2010,(10):144-14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概括为28个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鲁青 《科学中国人》2007,(12):120-121
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如何实现企业和谐?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凡事有矩可循。企业作为产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矛盾多发地。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性选择。正确领会统筹人与自  相似文献   

10.
对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落实以人为本,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即,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对自然的回报相平衡;当代人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本区域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发展为代价。  相似文献   

12.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3.
殷彩 《科教文汇》2014,(31):115-117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取得这一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促进我国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为人类社会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指导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反思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利益需求而不顾自然客观规律的行为,自觉调整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必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付渚实践,就是要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制度支撑,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推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思想观念层面,物质与生产层面和社会制度层面三个层面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取得这一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促进我国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冬梅 《今日科苑》2007,(24):223-22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是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因此,对于了解自然环境的现状,正视目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促进二者共生共容,和谐相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260-260
灰空间是一种联系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既方便联系室内又与自然亲密融合的平台,同时它又给人提供了交往空间。本文就对住宅建筑设计的“灰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灰空间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来自于自然,生存于自然,成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但与此同时,人正用自己的双手,按照自己的心理思维去一步步的毁灭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生态危机的种种表现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对人类心理、思维的研究也日益紧迫。健康的心理、条理的思维、有目的行为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相信在这种条件基础上,人与自然才能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