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心云 《青年记者》2006,(12):86-87
2006年1月30日,CCTV-4以全新的面貌与海内外的观众见面.此次改版被称为1992年10月1日CCTV-4诞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央电视台全面推进“频道品牌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CCTV-4整合频道的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专栏,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在改版后第一次重大新闻报道中打出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4日,中共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天,新华社联合中国移动创办了“十七大手机报”。新华网承担了编辑“十七大手机报”的任务。“十七大手机报”开设了大会进程、报告解读、代表风采、大会花絮、手机博客故事、互动话题等栏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闻单位集约报道资源,创新报道形式,大容量、全方位地盛情报道会议情况,规模大,声势强,效果好。本刊约请在十七大报道中有特色的几家新闻单位探讨经验,希望对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10月13日至10月23日,钱江晚报刊登十七大特别报道的版面(含一版)共48个,刊登稿件106条(包括新华社稿件和本报记者自采稿件),以充分的版面数量、缜密的编辑思路、翔实的报道内容,圆满完成了十七大的报道任务。十七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届大会。钱江晚报派出了由4人组成的特派记者组前往北京,首次以都市类媒体的角度,对党代会进行了报道。会议期间,北京报道组结合浙江代表团的活动,先后发回了消息、侧记、花絮等各类报道共42篇,在保持政治敏感度、遵守大会报道纪律、确保无原则性差错的前提下,就都市类报纸如何在全国党代会期间"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 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达到了"历史之最"。一、现场直播48场,时长92 小时17分钟,为历史"之最" CCTV-1现场直播4场, CCTV-新闻频道现场直播23场, CCTV-4现场直播12场,CCTV- 9现场直播4场,CCTV-E&F(西法语频道)现场直播3场。新闻频道以直播报道的形态迅速报道两会内容,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的一大特点。从3月3日至14日,每天上午、下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1套《晚间新闻》栏目对广州亚运会进行了成功的连续报道,本文对从2010年10月12日至11月27日共47期《晚间新闻》进行研究,对其关于广州亚运会报道的策略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业务研究     
2007年8月31日—10月6日、10月—11月以及7月29日—8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分别推出了六期大型特别节目《喜迎十七大和谐中国行》、"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报道"和"河南陕县淹井事件报道"。这些节目充分发挥电视的独特优势,及时引导舆论,追求创新和突破。节目播出后,因其总体走向清晰、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8日至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26集系列报道《中国实录——省部长访谈》。全国15位省长(自治区主席).4位直辖市市长和7位国家部委的部长先后接受专访,在节目中亮相。人物阵容强大前所未有,整个报道一时成为中央电视台迎接十六大宣传报道的收视热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华社党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道工作,派出由121名记者、编辑和通讯技术人员组成的报道组,从10月13日至10月23日,连  相似文献   

10.
向俊 《声屏世界》2017,(2):20-22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栏目特质的坚守之困、 栏目品牌记者的流失之困以及栏目网络品牌的拓展之困进行分析,在使当前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诸多困境逐渐具体化和明朗化的同时,进而提出用"调查性报道"凸显栏目特质,栏目品牌与记者品牌的同步打造和栏目网络品牌的文化建设与延伸等策略,以期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创优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7S):27-28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栏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为“中国梦”的报道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以《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征集展播活动和具体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策划、采编特色,并探讨电视媒体主题报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4.
战士报社在十七大宣传报道中.坚持党性原则、正面报道为主原则、疏导热点原则.围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统筹策划,周密实施。据不完全统计,10月1日至31日,《战士报》共刊登有关十七大的新闻专版34个累计242篇稿件逾40万字,照片近百幅,多层面、全方位、大纵深地报道了广州军区部队的实况.在这场新闻会战中亮点频现,办出了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迎接十七大报道,无疑是2007年全国所有主流媒体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同题新闻竞争中,河北日报又一次彰显了自己深度报道的特色和实力.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前夕,河北日报精心打造的迎接十七大报道重头戏--"喜迎十七大特稿"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3年到2018年,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6期美韩联合军演与栏目整体军事报道的框架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个框架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和互为解释性。栏目报道定位于反对强权军事,维护和平和稳定这一叙事框架中。报道内容凸显了美国霸权扩张的目的指向,报道框架也以美国为主体,进行多维诠释,符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的针对性。栏目采取循序渐进的叙述模式,达到节目利于对军事事件全方位解读,扩展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防务理念的目的。但栏目也存在过度强调"西强"形象,弱化中国及他国对国际环境的积极建设的问题,同时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加强军事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力也是这个老牌军事栏目一个亟需突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在我国自80年代兴起后便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都市报致力于深度报道,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关注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京报》"核心报道"栏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版面次序、文章篇幅、版面编排、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本文对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来有关地沟油的报道从报道频次、报道内容、报道模式等角度进行样本分析,分析了相关报道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机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10月24日傍晚6点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终于起飞,并发射成功.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时进行直播.卫星发射是很成功,电视转播也很成功,这是十七大后又一重大、重要新闻.当日进行客观报道为第一,但围绕"嫦娥"奔月如何做好此篇文章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策划,需要认真构思与布局.  相似文献   

20.
王彩平  洪波 《新闻窗》2005,(2):33-33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本文将对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进行数字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