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设计理念]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我们认为,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意识以怎样的丰厚度影响、感染学生,取决于读者(教师、学生等)的人文底蕴.底蕴丰厚者较之于单薄者对文本有更深刻、独特的体验和领悟.从这一点上来说,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召唤.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以诵读为主,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感悟语言情感,体会诗词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学生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培养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本文通过《渔父》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优秀的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阅读教学的极好资源。因此,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进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沈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外国文学》是高校学生了解国外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课程,并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热爱祖国、重视个体;自强不息、无以挫败;勇于自省、善于改过;捍卫公平正义与和平等。这些人文品质既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又构成了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丰富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这些人文成果,由此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钢 《广西教育》2007,(9A):25-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离现在的学生比较久远,所以学生在理解古诗句意。体会意境方面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整个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诗,去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通过古诗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情趣。2.积累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学案导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首先赏析故事情节,初步感知绝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进一步感悟绝品的内涵;最后引领学生探究生活实践,切实领悟文章的人文内涵。力求建构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谢守伟 《考试周刊》2014,(50):51-51
对小学生来说,古诗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字字句句都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古诗中学会生字,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诗文中的情感。本文以《锄禾》和《悯农》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状况,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选编的古诗,大多抒发壮怀激烈的人文情怀,像《池上》、《小儿垂钓》这类童心盎然、童趣浓郁的古诗并不多见.诗中的小儿形象跃然纸上,读后使人恍然回到童年.对古诗的处理,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入手,用自己的眼睛看小儿,即便隔着岁月的长河,循着诗歌的脉络,学生依然能够放飞童心,触摸和捕捉到诗歌中小儿的天真和烂漫.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唱古诗歌曲《锄禾》;欣赏《读唐诗》。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听音乐、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在音乐中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古诗简练。但容含丰富。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展现诗中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竹石》是一首好读易懂而又意蕴丰富的诗。诗面意思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领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诗中竹、石的形象显性呈现,通过咀嚼能体味出两者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在品味、感悟、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审美的愉悦,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丰富学生的精神涵养。近日,有机会观摩了广东名师汪秀梅老师执教的一节古诗课,内容是唐代诗人高适所写的送别名诗《别董大》,整节课在汪老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吟诵、玩索、想象,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如何再让这些古诗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古诗的内在情趣和(学生)学习后的情趣相得益彰,读写结合不失为极佳的办法。在情景中运用古诗,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应有机利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美好形象,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做到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人文互动”,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伴随自己  相似文献   

19.
大纲明确指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重点应放在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上 ,在理解上不提要求。针对这点 ,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 ,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和背 ,才能使学生快懂乐学 ,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古诗《草》时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1.出示小草实物图 ,问 :这是大家都经常见的小草 ,你们知道小草的生长特点是怎样的吗 ?学习一首古诗以后你们就知道了。2 .揭题 ,板书 ,齐读 ,简介作者白居易。3 .口述学习任务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草》。二、初读课文 ,感受意…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