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展览的期限使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展览衍生品)具有时效性。基于对展览时效性和其衍生品的时效性的分析研究,本文提出时效性的变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衍生品的时效管理(时效控制的手段、步骤和特殊方法等)问题深入研究,认为时效管理对于博物馆展览策划及衍生品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受众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延续脉络,提升自身文化内涵的地方,是国家为公民提供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中国的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是民族博物馆展览中的璀璨瑰宝。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博物馆展览中的民族文化呈现方式除了常见的文字、图片、实物、视频、讲解外,如今涌现出新的表达方式——演艺。  相似文献   

4.
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使其摆脱了传统展示方法对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以及观众参观活动的束缚,增强了展示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文化产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互联。博物馆运用数字展示技术时应明确使用目的、内容、对象,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充分利用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辐射、创新社会文化的导航器,承载着社会创新成果和价值认同的展现职能。在场是以展览为媒介进行创意表达和信息传播的特定文化形态和精神空间。在场是展览的渗透和提升,是有效联结博物馆与观众的信息载体。服务于当代人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在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品格。新的在场就是在主题创意、展示理念、藏品特色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富有新意的原创性打造;以多样的方式激活新的体验,构建博物馆与社会的关联,为大众提供新的透视客观世界的多元阅读。  相似文献   

6.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文博机构应"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服务新形态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议题.传统博物馆拘于展示...  相似文献   

7.
县域博物馆只有紧紧抓住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个性,强化博物馆陈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览,才能吸引公众。本文以大安市博物馆淡水鱼类陈列展览为例,从陈列展示的方法、内容、讲解等方面分析探讨县域博物馆如何举办地方特色展览,以期为县域博物馆举办地方特色展览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对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结合实际工作,在对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范围并提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归档要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是两类属性各异的博物馆藏品,“跨界”展览在于通过这两类展品寻求人文历史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结合点,实现相互融合。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从现代科学发展维度审视博物馆“跨界”展览,从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视角诠释人类文明,从“跨界”展览形式探讨博物馆展示手段,不断推出精品陈列,为广大民众奉献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博物馆作为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既是历史记忆的储藏库,也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获得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讯息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服务,将博物馆的展览、文化活动推广至社会各界,吸引公众注意力,避免出现"门庭冷落"、"自我欣赏"等情况,让展览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上期的特稿,我们以一种比较有力的编辑形式推出了严建强的《新的角色新的使命——论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文章将博物馆的展览分成器物定位型和信息定位型两类,认为从器物定位型向信息定位型是博物馆展览发展的大势所趋,并探索了与信息定位型展览相关的博物馆收藏、研究以及展示的理论、策略、方法及长远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在通过展览传播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改革构建更加平等的博物馆/观众新型关系。这一进程既有来自收藏活动价值观及其范围拓展的影响,也是博物馆文化演变中的公共化、社会化运动的产物,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叶,学习化社会建设对博物馆履行社会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的召唤,博物馆在展览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采用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播技术,同时积极引入观众参与机制,在提升观展收益的同时,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平等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类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展览数量的飞跃,如何通过对展览项目目标、策划、管理及成效的评估来促进展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界日益紧迫的诉求。本文试从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博物馆界展览评估理论与实践,提出构建政府考评与博物馆自评相配套、观众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覆盖展览全过程的一体化展览评估体系,以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工作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观众通过展览凝视展品,从而在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物与人的秩序中彰显自我凝视器物的身份与地位。博物馆空间作用中的展览建构,既是对观众身份建构的过程,亦是对器物表征的建构过程,更是对展览文化的书写过程。观众通过凝视展品与建构展览彰显着自我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能动性。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观众不再是被动参观博物馆的参观者,而是主动参与书写展览文化的能动者。从博物馆民族志的书写到书写博物馆的展览文化,博物馆人类学的视域也从展品扩展至观众,进而反思由博物馆空间所建构的展品与观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责任、服务广大观众、对外传播服务、直接和公众发生关系的基本手段。而博物馆展览评价是对博物馆面向公众的重要产品——展览绩效的监管、检验、督促以及优化。国外对博物馆展览评价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而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博物馆展览民间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相关国情,从建立中国博物馆展览民间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入手,进而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的中国民间体系的评价标准,最终探究中国民间体系将为学界、业界带来的多重功用。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营销理念将博物馆的发展从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职能扩大到与大众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满足大众文化消费,以此提升博物馆的永续发展竞争力,文化产品概念应运而生。博物馆藏品是文化产业开发的特色资源,分析藏品保护与产品开发的关系,有益于在博物馆营销中趋利避害。民族专业类博物馆藏品独具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为藏品走进大众创造更多的途径,是博物馆藏品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协调发展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很多地方博物馆都将"非遗"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而加以展示,为"非遗"的保护与推广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博物馆"非遗"展览虽场面火爆,却并不一定很好地体现出"非遗"的特征与文化意义,在展出方式上,也未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所特有的"陈列语言"的优势与独特作用作用,最终对非遗的文化内涵开发也带来了制约。因此,本文试图对地方博物馆如何做出既符合博物馆展览专业特性,又能充分体现"非遗"特点的展览进行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和提炼,以期为未来地方博物馆做好非遗展览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艳艳 《档案学研究》2019,33(5):98-101
档案是企业发展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为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广州地铁以博物馆为载体,利用博物馆平台充分进行档案展览、档案公开、开发档案产品等,以展示企业历史,宣传企业文化,弘扬地铁建设者精神,为公众了解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打造了档案与博物馆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化产业是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而出现的、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化附加值而确立的新兴产业。而博物馆化产业是整个“大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化产品和化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博物馆的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以馆藏物为基础而设计、制作出来的各种基本陈列展览和专题陈列展览,它们是博物馆化产业的主流产品、拳头产品和长线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