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易如  李多 《家教指南》2005,(1):26-28
中国的家长无一不“望子成龙”,他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理想教育”。我的家庭可以说是教育世家:爷爷、奶奶是教授,父母是中学教师,我和妻子也是中学教师。我们的小家留在中国,弟弟妹妹和父母都移居了加拿大。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我出生在一个“教育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很小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轮番给我朗读《课外阅读》,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订这本杂志,爸爸比妈妈还细心,每到年底就把《课外阅读》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3.
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队伍的标杆,逐步扩展、分层推进其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知识、技能等,不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是引领其他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所在学校和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许多学校、教研机构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笔者也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感受到发挥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紧扣五大“抓手”。  相似文献   

4.
实践出真知     
朱吉政 《上海教育》2008,(18):58-60
1971年秋,我在完成了下放农业劳动之后,被推荐到华东师大培训,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从此,中学教育成了我一生的事业。其实“中学教师”并不是我幼时的理想,但我服从了分配,并且做得很投入,我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个“创造明天”的事业。经过短暂的培训,我于1972年春节后就上岗了。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成了优秀教师、市优秀校长、特级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从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号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满怀着“教育之理想与理想之教育”的期望,我来到了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任教。新穗学校是专门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一所特殊学校,是“问题少年”的集中地。大部分学生都进过派出所,打架斗殴、勒索抢劫、旷课、扰乱课堂纪律、离家出走、顶撞老师和父母对他们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问一下中国的父母:“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们会说:“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乎,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是生活的重心,是自己的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替子女承担下来。中国的父母活得苦,活得累。但当亿万个父母挥去额头的汗珠,不厌其烦地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孩子却说:“活着太没意思了,我觉得家里最好的地方是厕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但在早期教育汹涌澎湃的浪潮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令父母目瞪口呆:“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子女或年幼者进行的日常教育活动。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听到其他老师抱怨学生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喜欢逃学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理想教育指出了明确方向。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整个德育工作的灵...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的一天,当朱永新先生把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赠送到我手上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分量,不仅仅是338万个文字构成的物理重量,我更能感觉到的是永新给我鼓励寄我厚望的那一份友情和教育的不能承受之重。置于开卷的是《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在作者的教育理想系列中,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五个学科视野,有“理想的学校”这一综合叙述,有对于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组生命体的美好憧憬。理想和现实,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教育和社会,热情与诗意激荡其中,理智与智慧洋溢其里。几年来,无论是拜读…  相似文献   

10.
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帮助教育“问题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 ,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四有”人才 ,是中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儿子不会说我是“祸害”,我更不会说我的父母是“祸害”,从小父母给我的环境就很轻松,对于我的成长,从来都没有过拔苗助长,我觉得我的父母很伟大。后来我有了亚旗,我对他的教育也不是传统的那种方法。我和亚旗虽然是父子,但更像是朋友,是兄弟。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我的教育很传统。虽然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压力,家里也很自由民主,但他们和当时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含蓄而内敛,不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从不说“你真棒”或者“你真了不起”,也不会主动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子女的言行规范得最多,责  相似文献   

14.
职校生就读于职业学校 ,很难说是源自于其父母和本人的初衷 ,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何让初入职校的学生从失落中、从新环境的无所适从中走出来 ,新生入学教育是关键。一、自信心的唤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学生的自信表现为学生“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接纳程度。由于新生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 ,对“理想之我”的认识比较模糊 ,所以唤醒学生自信心就必须让学生从认识职业教育中的“理想之我”开始。首先 ,着力营造整洁、温暖和向上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在现实的、而又能令他认为是理想的环境中接纳自己 ,视自己为其中一员 ,并为成为其中…  相似文献   

15.
这两天,我对一个教育现象深感纳闷:现在许多父母都是“自我虐待狂”,他们每天都要为孩子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且似乎都和我一样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就不经意间“赖”上了父母,染上了“依赖病”。我和儿子正是这一恶性教育循环的一个实例。有时气急了,真想对儿子说:你就是一条癞皮狗,天天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我们听到最多的,或许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于是,孩子一出生,就如同一场热战,充满催逼和煎迫,很多父母说:“我这样做,都是因为我爱孩子。”  相似文献   

17.
梦想的力量     
在我的眼里,理想的小学教育就是把学校办得离理想近一点,让每个孩子拥有尊严和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身体好、孝顺父母、有本事、有朋友的平凡人。 好学是基本要求,会玩是不可忽视的学习。“玩”需要体力,“玩”中有智慧,“玩”是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育人怎么能缺少“玩”?  相似文献   

18.
曙光篇广安市竹山初中蓝风: 我一直都想给“少年作家”投稿,但一直都没有勇气。这次鼓足勇气寄来一篇稿子,也寄来我的希望和信心。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天真浪漫的诗人,这是我一生的梦,我要执著地追求,为此奋斗。尽管父母、朋友都劝我不要做这个“白日梦”,我坚信自己会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虽没上过学,但读了不少书.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天津南开中学度过的,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家庭和学校都给我营造了一种宽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我的父母特别注重培养我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我的父辈们对文学、艺术、音乐、戏曲、体育等方面都极为爱好,还组织了家庭小乐队和家庭篮球队,经常演奏、比赛.  相似文献   

20.
大概是出于中国含蓄、克制、内向的天性吧,虽然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可中国的父母却很少有只会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殊不知这种羞于表达的含蓄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和中国父母的这种含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父母,前不久,一位美国人在《环球时报》上撰文说:美国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爱他、多关心他。睡觉之前或通话结束前说出类似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总的来说,美国父母不仅通过行动,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且几乎天天如此。而中国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也很少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