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师这个角色对学生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及行为模式的形成都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不可忽略的。在学校里,教师一进课堂,就会不自觉地设定一个“场”。一个悲观、沮丧、经常训斥学生、情绪暴躁的老师启动的是消极的“场”,而一个乐观、快乐、经常启发学生心智的老师启动的则是积极的“场”。每个老师启动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场”,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决定着学生的个性是否能够健全发展。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而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了学生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1.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是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是从他的“学生观”出发而决定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没有正确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正确转化“差生”。 2.掌握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是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服从,如同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主要表现有“差生”具有一定的“学生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很高大;学生都希望有个好老师;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校长不仅是—位好教师,还要是“教师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师的长处、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的师者之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种提法是把校长角色放到学校核心位置上去度量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风格会在一所学校打下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一、特色办学理念,全面引领学校工作 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所谓“幸福教育”就是制定适切的教育目标,形成师生自信发奋的学习态度;创设宽容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开发潜能;提供和谐的发展环境,促使教师积极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6.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师生间如果有一层“厚障壁”,就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情感交流受到堵塞,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丝毫界限,老师也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尊严,教育效果也是不会很佳的。我主张在师生之间挂起一道“门帘”,让学生看不到老师的全貌,给学生一种  相似文献   

8.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1,(18):37-3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一、语文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下课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一同事气冲冲地进来,说:“真是气死我了。”“怎么了?”我们翘首等待。“×××学生竟然对我说‘老师,您这节课上得很乱’。”“哈哈哈……”大家忍俊不禁。这位同事是学校的骨干,业务能力不容置疑,“上得很乱”,也许是这个学生本身的看法。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为这位同学叫好,因为,无论如何,她有她的思想,而且有胆量对老师说“不”。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是学生有个性的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爱迪生就不会笨痴痴地去孵鸡蛋,也不会有一千多项发明;没有个性,比尔·盖茨就不会有令人费解的退学,也成…  相似文献   

11.
老师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学生正襟危坐,仰睑洗耳恭听,唯师是道,唯师是尊,是为“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也违背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教师、学生地位本末倒置,“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却变成“教师为主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但在学校教学中广为流传,而且在教育中大有市场,一切的教育信息、方法手段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无不操纵在班主任、老师手中。学生对批评不能也不允许流露出半点不满,而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只能是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不但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无益,而且还会扭曲他们的心理结构,甚至可能会危及他们的人生走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个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个性教育能否实现,因此,在社会迫切要求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从旧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就必须做到: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合格的师生关系;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教师的类型特征逐渐凸显,即素能要求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表征形式与实现路径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双师”认定存在“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经历”等多个表征形式,这些表征形式本质上是基于职业教育一定发展阶段对教师素能要求而提出的,有其创新性、积极性和局限性。未来,“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教师类型的特征会逐渐淡化,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基本素能的属性会得到强化。基于此,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本质上是教师队伍群体的专业化,要体现类型教育赋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要坚持专兼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要持续加强职后培训,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对技术技能的强化需求;要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激励教师持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曲莉梅 《中国教师》2004,(11):56-58
曲莉梅同志是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2004年9月,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她在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她接手后,都很快就形成民主、和谐、快乐、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风;什么样的学生在她的教育下都会变成作风严谨、生动活泼、积极进取、有独特风格的孩子。学生、家长一直以曲老师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为幸事。我们有幸约到了曲老师,让我们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她的工作体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师角色的比喻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担当什么样的角色,确实是老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对教师角色的比喻说法,形象、直观、深入浅出,让老师们易于接受。笔者有意撷取几例,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融入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它,想必对我们会有新的启示。一、“导演”说“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几年前这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老师设计好教学的一切,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老师说该怎么干,学生就怎么干。老师是“指挥”的,学生是“干活”的。这样一来,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导”,学生“演”。我们评价一堂课的标…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班主任教育特色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可塑性强,模仿性也强,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十分高大和倍受崇敬的人物,而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是班主任老师,因此班主任的作用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如果一所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都具有自己的教育特色,会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充满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即服务、教学即交往、生活即教育、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一、教育即服务在传统教育中,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教师是知识的重要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绝对的权威,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