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网络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毋庸置疑的,但其负面影响也使未成年人深受其害——网络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了考察,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的特点和趋势为切入点,探讨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类型1.因沉迷于上网或网络游戏而诱发的抢劫财产的犯罪。如抢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等。这类犯罪大多是由于未成年人迷恋于上网或者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在花费大量金钱之后,当家庭不能满足其经济需求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其在虚拟世界中的生活,便铤而走险,抢夺、抢劫、敲诈勒索他人财物,铸成大错。少年吴丹和王兵(均为化名)痴迷于网络游戏,家里没钱供他们挥霍,他们就萌生了罪恶念头,铤而走险去抢劫。2004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抢得30元钱后去网吧…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少年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未成年犯的教育挽救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市委政法委关于《本市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工作的会议纪要》的精神,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上海市未成年犯试读工作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扩大,存在一定比例不健康上网情况,上网呈低龄化趋势,以及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中的新特点、上网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等情况值得关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形成了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处置体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矫治措施仍是将其集中在相对固定且封闭的场所进行管理,尚缺乏独立、协调、统一的教育矫正机制.社区矫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之有效的行刑社会化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符合对未成年犯行刑的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的国际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之友》2003,(3):58-58
闲散未成年人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群体。在我们周围,生活着一个数字庞大的闲散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一项对全国10个省、市近3000名未成年犯、1000余名普通初中生的调研报告,勾勒出这一特殊群体的状况和特点。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  相似文献   

7.
赵泽碧 《继续教育研究》2006,(1):176-176,F0003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直面网络、拒绝诱惑、迎接挑战”的对策思考,以期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空间提供一片圣洁的蓝天。  相似文献   

8.
杨凤云 《时代教育》2009,(9):53-53,61
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或上网引发的犯罪问题,目前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刺作用,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其"双刃剑"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下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对于网络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探析,不仅要从网络不法经营商与未成年人自身两方面出发,还应从网络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乃至法律等多角度入手来进行综合审视、分析,才能找出症结所在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及诱发的犯罪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青少年网络成瘾诱发的主要犯罪类型,并提出了遏制与网络成瘾相关的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学会趋利避害,健康、合理地上网,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沉湎于网络而引发的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可否认,上网可增加少年学习、交友、娱乐等渠道,其裨益不言而喻。但网络好比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不警惕。因上网而导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这是现实。以我们少年法庭为例,去年审理的案件中,与上网有关的犯罪占80%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痴迷网络、因上网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等负面影响逐渐凸显,人们对网吧异声突起.本文作者主要从网吧的社会价值方面,以辩证的、历史观点从青少年自身、家庭、社会监管、网吧业主方面入手浅析了网吧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并对网吧的未来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教育信息》2007,(1):10-12
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法国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上互联网的保护与管理。具体措施包括:法律规定严惩网络犯罪.政府采取控制与教育相结合的作法.学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教育,家长了解和监护子女的上网情况。网络行业推出安全上网工具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刘芳 《家教指南》2004,(10):31-31,40
近年来,随着法国青少年上网率不断提高,法国政府广泛动员行政机构、网络服务商、中小学校及家长协会,利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及民间监督等方式多管齐下,努力让未成年人免受网络犯罪的毒害。而让青少年远离网上“黄毒”,更成为这项工作的重点。根据今年6月的统计数字,法国所有的高中、91%的初中和50%的小学具备上网条件。12至17岁的法国青少年之中,87%的人经常上网,59%的人经常在网上与朋友或陌生人聊天,35%的人经常上网玩游戏,11%使用手机上网。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法国青少年曾在网上“无意撞见”暴力、淫秽、色情、种族主义等“令人(…  相似文献   

15.
杨国栋 《成才之路》2010,(1):I0012-I0012
“现在,未成年人被网络感染,在网络中迷失自己导致的犯罪越来越突出。”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审庭副庭长李斌近日告诉记者。2008年,该庭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涉案的38名未成年人有37人的犯罪与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法国从法律、技术、教育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网络信息编辑出版商与技术处理公司各负其责,形成了一条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链。其中不少经验值得我国今后立法和发展相关教育时借鉴。具体措施:法律规定严惩网络犯罪;政府采取控制与教育相结合的作法;学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教育;家长了解和监控子女的上网情况;网络行业推出安全上网工具和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未成年人既有好的影响也会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电子阅览室如何在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中发挥优势,并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构筑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络空间,开展未成年人上网教育是本文讨论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红薇 《教育探索》2005,(10):87-8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带来的青少年犯罪屡有发生,并呈上升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加强教育的策略,对于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杜绝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就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地利用互联网。同时,管理部门应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