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援南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南征过程形成了相应的政治文化,通过审视马援将军在南征过程中的政治主张,可以全面地了解东汉时期国家在边疆地区实行行政改革和民族团结政策,有助于推进东汉时期我国南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萧健玲 《西江大学学报》2005,26(3):24-27,50
有学者对叶挺独立团的性质、在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和是否参加了南征攻琼之役提出若干新看法,然而大量史料证明,叶挺独立团确实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掌握的武装;该团作为北伐先锋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客否定的;该团没有参加南征邓本殷攻琼之役。  相似文献   

3.
一、档案在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它全面、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发展进程 ,因此 ,它也必将为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 ,提高工作质量 ,提高管理能力提供切实的服务和帮助。1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帮助领导了解部门的历史和现状 ,也可以为上级领导制订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这对于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比如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 ,是由于我国长期封闭自己 ,闭关锁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这项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 ,都源自于对历史的洞悉和考虑 ,源自于…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前,发生了东汉初年的交趾二征叛乱.受命南征的伏波将军马援,历经艰苦奋战,取得了征讨全胜,巩固了疆土,安抚了民生,交流了文化,发展了生产.南征军所到之处,亲民爱民,筑城导水,深受百姓爱戴.马援本人又一身正气,文韬武略齐备,为史书所推崇.他南征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自桂林至龙州一线约占广西三分之一的热土,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历史与风俗文化财富,人文价值极高,是桂学研究的重大板块.本文作者经多年社会考察,理出了一条广西伏波文化脉络,由于原始资料甚多,在此仅能从略.  相似文献   

5.
周昭王南征.前人及时贤多有论及,但涉及昭王南征的对象、目的、线路等诸问题,则多有歧异,故不得不辩。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铭文,对昭王南征作一简单辨析。本文认为,周昭王南征的对象是周初溃逃江南的殷民旧族,南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江南的铜锡,南征的线路则渡汉水击荆楚,沿颍水、汝水而下伐虎方。  相似文献   

6.
马援南征是南方民族史上之大事,枳地虽非马援南征的主战场,但却是其极为重要的用兵之途,故在枳地存在着极为众多的有关马援南征的遗迹、逸闻等史迹,对枳地文化的生成和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史实、史料客观地论述了马援南征的历史意义:推动了汉代广西地区郡县制发展;勘定了汉代国家南部边疆;促进了广西古代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8.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发动的东征和南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件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前者消灭了陈炯明叛逆集团,后者摧毁了邓本殷反动联军,同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南征与东征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点。一、逐鹿千里,南征军征战近半个广东。邓本殷原来只盘踞在琼崖,1923年为了策应陈炯明的反革命叛乱以及扩大自己的地盘,便率军渡过琼州海峡,涉足雷州半岛。由于得到高州善后处长吕春荣、雷州善后处长陈学谈以及申葆藩、黄志桓等老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应,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通过研究连云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和总结连云港城市化发展特征与措施,并从战略高度提出连云港未来的城市形态结构模式和功能定位,从而为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南征的战略重点不在打击少数族酋长叛乱势力,而在平定南方诸郡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叛乱;南征军所达最远地不是滇池,而是今天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南征及其善后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此后南方诸郡没有再发生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的反叛,少数族叛乱的次数和规模也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坎特韦尔·史密斯在其著作《宗教的意义与终结》中,主张将"宗教"这一概念搁置一旁,取而代之采纳另外两个独立的概念,即"积累的传统"与"个人的信仰"。史密斯这一探索是极具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史密斯对"宗教"意义的考察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史密斯并没有提及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用"积累的传统"来代替"宗教"的使用,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用"信仰"来替代"宗教"的使用。这就为在实际操作和使用这些术语时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县龙川的革命,与中央苏区革命发展态势有五个一致:都积极利用国内反动军阀内争局势使革命力量获得发展壮大的时间空间,随着国内反动势力内争局势结束都遭受国民党"围剿",革命力量都随着正确领导下的反"围剿"胜利而得到发展,革命都因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呈波浪式发展变化,龙川革命随着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丧失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13.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断地掀起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热潮。当代革命历史剧通过塑造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大全"又带有"江湖气"的革命英雄人物,弱化革命英雄的"出身"叙事,用知识分子形象来衬托这一类新的革命英雄,以符合当下社会生存现状的"亮剑精神"来迎合大众,最终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双重叙事。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瑜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49-53
"革命文学"是后期"创造社"提出的对"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的创作追求。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人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态。"左联"的成立深化了"革命文学"并对"阶级论"文学观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阶级论"文学观成熟的标志,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研究数十年。回顾与重审"革命文学"和"阶级论"的文学观意在启示当前,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18.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焦虑。一方面,小说以"反官僚主义"的艺术姿态触动了当时人们敏感的政治神经,与毛泽东建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契合。另一方面,王蒙的小说原意对"小资产阶级狂热"也有着自觉的拒斥。这一"革命"的文本招致"反右"批判的命运,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的改写、批评生态及"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历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16世纪末开始。俄国利用“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东征,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俄人东渐大致有四个原因:“寻找”东方出海口;“寻找”与中国贸易的“商道”;“寻找”神话中的“金毛羊”;掠夺黑龙江流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上海商务总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资产阶级团体。辛亥革命前其部分成员逐渐看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假象,纷纷选择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同盟会,配合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光复上海之役中,更是通过总会所控制的商团武装力量直接参与革命,促成上海光复,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上海独立后,商务总会又为沪军都督府提供财政支持,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军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