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对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做出回答,因而它必然包含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本文将借助现代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人体本质特性的阐释以探讨教育目的的合理选择与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完满人性的生成有赖于教育。在批判当下教育人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原则,强调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对人素质的总体要求。对教育目的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对于正确处理教育、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教育理论界一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讨论,应该怎样关注,本文讨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讨论的实质意义不是探讨马克思主义经费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原本涵义,而是力图寻找中国社会现实中人的发展的问题;二,研究中国现实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共同关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对教育目的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在这一层次;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教育理论中应有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纷繁迅捷的变革给每位受教育者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要求和机遇,影响着教育活动中人才培养的规格无时不在重新建构自身的内涵和规范,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命题。 一、培养合作精神是我国教育目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范围内考察,从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两方面确定教育目的。因此,应在充分照顾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促进其个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全面发展。显…  相似文献   

6.
武任恒 《职教论坛》2002,(21):57-57
如果说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目的”问题的研究就是关于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目的,就是回答职业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目的,离不开对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和对当今时代发展的变化的把握。只有把职业教育放到教育这个大的坐标系上去考虑,我们才不会使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人的活动。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人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把目光的着眼点放在培养职业所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终极目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育终极目的的认识,分析了多种关于教育终极目的的论点,揭示了这些论点具有共同的基础,即教育是一门生存的艺术,它的终极目的应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人素质的低下是语教育的最大问题,而提高人素质的关键在于学教育。受片面功利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学教育在教育目的、教材、阐释系统、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功利化倾向,给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一些隐患。学教育要走出误区,必须破除功利化思想,弘扬人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可为什么又要在“教育”之前另加“素质”二字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跑调了,窜味了。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统一性三个方面对怀特海教育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倡导教育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传授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教育是有规律和无规律的统一,要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其实,审美教育的对象与范围较之艺术教育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它们虽有交叉重合的关系,但确实存在不可否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更成其为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订单式教育"提法周延性和完满性,存在严重不足。"按单下料"、"陶瓷加工"般的教育模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要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塑造人更是教育的根本。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对科学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更成其为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订单式教育”提法周延性和完满性,存在严重不足。“按单下料”、“陶瓷加工”般的教育模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要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塑造人更是教育的根本。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对科学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方红 《教育科学论坛》2013,(8):32-32,33-34
当下,人们对考试制度进行评判,并力图通过其他文化的建构找到解决路径。实际上.隐匿在评价背后的是对教育行为目的的一种认知,要优化评价文化,必先阐释清楚教育目的的本真图景。教育应包括以下四层教育目的:自食其力、潜赋俱扬、幸福高尚和惠仁世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价值观教育却明显滞后,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其原因十分复杂,但对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且对之几乎没有意识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对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方法论原则的视角对价值观教育应如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1.“大用”与“无用”的相悖   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信念、信仰的教育,是灵魂的锻造,是人格道德的教育,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凝聚力、文化经典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使人懂得什么是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最为有…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之背后所希冀的目的:建设真正民主主义社会,完善人的自身,使人自由幸福地生长、生活,实现人与社会一切的和谐。毋宁说这是一部分人的一个愿望,现实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的多元与矛盾,决定了一个实然的状态:人类没有共同的教育目的。企图即刻给定一个大众的教育目的恐怕是徒劳的;但我们可以在尽可能高尚的理想的指引下,助益于教育、社会与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主教育的内涵,与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有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提出目标任务,学生接受,而自主教育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己提出目标任务,自己完成,开展自主教育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认识决策能力得到发展,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第二,学校教育强调人的社会文化性的生成,而自主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维度,从人的自然本性来看,指人特有的天赋才能充分发展,学生首先要寻找自己的个性,然后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展自己的个性,从人的社会生活性来看,是适应某一特定工作的要求,学生首先要选定工作,然后建构相应的素质条件.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教育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内涵,它是判断学生有无自主教育以及指导学生怎样开展自主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