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郑家芳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1-103
认知语言学指出,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时间概念也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意象图式探讨了英汉方位介词的时间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勇强  李小华 《文教资料》2007,1(4):129-130
本文以空间概念为基础,分析空间隐喻的普遍性,指出空间概念对时间概念的应用价值,即时间概念可用空间来表达。同时,本文指出空间概念对事件概念的适用性,并将空间概念与致使结构的事件观相结合,从而得出致使结构的空间隐喻原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广泛收集英汉语语料的基础上,对比了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的隐喻.英汉语中时间作为空间隐喻在概念层面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些差异.英语中更多用"自己在动"的隐喻,汉语更常用"时间在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谈UP和DOW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它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UP和DOWN都是意象图式概念,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于陆标的运动或位置.从UP和DOWN的隐喻拓展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称为"上",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下".空间隐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体现了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畅 《考试周刊》2009,(41):30-32
时间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知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的。通过对比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时间的空间隐喻,说明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两个民族认知中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英语介词"at"与汉语介词"在"的各个语义项,找到其各自的基本语义和拓展语义,并对两者的语义拓展模式进行研究比较,从而得出两者在语义拓展模式上的差异。研究发现,"at"的语义拓展更为具体,在介引基本空间概念的同时,延伸出具体空间概念并通过隐喻拓展到具体非空间概念。而"在"的语义拓展则更为宽泛,"在"作介词介引"处所"是由"存在"直接拓展而来,而介引"范围、时间等"非空间概念时则是由"处所"隐喻和抽象化而来。可见,因为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的特点不同,导致两者的拓展模式虽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空间概念的认知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因为时间是抽象的,而空间可以通过身体体验而感知,所以人类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时间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时间概念的认知本质上是空间的。隐喻遍及我们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对一些隐喻表达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有一些隐喻不被我们所察觉。本文的目的就是发掘那些英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通过空间概念来投射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时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涉及时间概念的隐喻表达式,来说明汉英民族在建构时间概念时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大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来源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时间流逝是运动。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抽象概念,对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时间概念隐喻。文化不同,有关时间的概念隐喻不尽相同;即使时间概念隐喻相同,和这些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也会有差异。英汉文化中均有“时间是一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的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尽相同。通过语言表达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时间的取向方面,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而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时间是空间的隐喻,这一命题有来自多个学科的证据。语言学证据显示,现代汉语时空隐喻体系由四个运动隐喻系统和一个体隐喻系统构成;认知心理学研究证实,时空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空间域理解和建构时间域。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哲学认为时间不可分割,不可计算,难于量化,处于动态之中,而空间是可以计算和量化的,是静止不变的。时空的这些特性反映在语言中就是以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古希腊人的这种时空观念也是人类早期时空观念的缩影,为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找到有力的理据。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时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承载着浓重的文化信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的时间隐喻,其隐喻概念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文章以隐喻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文化视角对比分析英汉时间隐喻的异同点,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文化根源,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准确理解时间隐喻的真正涵义,从而有效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必然兼有共性和个性。莱考夫根据隐喻的概念系统,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三类。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以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英语里大量存在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来考察汉英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方面以圾对状态、时间、数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异同,深人分析隐藏在其后的原因,以对期研究语义引申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母语干扰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writing of hypertext during regular school lessons. We suppose that hypertext-environments can be used as “cognitive tool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on of se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a subject and the reflection about knowledge structures. From research on learning by writing traditional text (Bereiter &; Scardamalia 1987), it can be expected that the constitutive features of “hypertext” must be comprehensible for leaner. In this study, we focus in particular on the question: Which metaphors are helpful to introduce the main idea of “hypertext” as a cognitive tool? In an explorative field study, we examined two parallel classes constructing hypertexts during their regular school lessons. The teachers in both classes used completely different metaphor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hypertext. The metaphor chosen influenced both 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leted hypertext-documents and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The space-metaphor seems to be especially appropriate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hypertext to the learner in such a way that a cre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the hypertext and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could result. Three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to which knowledge about semantic relations and structures was acquired. The class that had discussed hypertext with spatial metaphors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parallel class.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隐喻话语的对比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体验世界的基础,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话语现象。隐喻不仅反映人类文化的共性,而且深受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影响。把握英汉隐喻的异同有助于隐喻话语意义的准确解读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