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管从历史上纵看,或从现当代许多发达国家横看,世界的美学研究,大体都是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基础理论美学、应用实践美学和历史美学.所谓基础理论美学指一般的科学美学,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它的研究方向是美学的基础理论,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规律等;所谓应用实践美学,如教育美学、科学技术美学、文艺美学等,它的研究方向是使美学理论,美的规律运用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实践;所谓历史  相似文献   

2.
杨青  杨宗莹  许崇娜 《大学生》2014,(21):34-35
美学专业的同学说,黄文杰老师上课特别有激情,是用思想和情怀来讲课。再一打听,黄老师给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上课,给本科生开设中外美学、禅宗美学、神学美学,给研究生开的课更有深度,除了宗教美学、中美专题、审美文化外,还开设包括《论语》《圣经》在内的美学专题的文本研读。黄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宗教美学(佛教美学、神教美学)、比较美学和审美文化。他研究的宗教美学在学术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健美操以及健美操美学的相关文献、书籍,对健美操美学相关概念,即健美操、美学、美的创造、体育美学、体育美等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对国内外健美操、美学、体育美学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同时对1992年-2012年间,健美操及健美操美学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分析。旨在全面系统的对健美操美学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存在的不足以及为今后健美操美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征是和谐,而这一和谐范畴的形成是由于其内部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典美学内部的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替呈现为不同的美学形态,并在和谐的框架内相互斗争,相互吸收,但始终未能冲破古典和谐框架。因此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是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互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1 查阅《我国现代美学论文要目》、《我国当代美学论文要目》、《美学译文要目》及《美学专著、译著要目》,会发现关于文学创作的美学论著不少,而文章美学涉及不多。就整体而言,文章美学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  相似文献   

6.
美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关于美学的(知识的、素养的)教育.美学教育,如同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史学教育、哲学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类别. 美学教育是教育,教育美学则是美学;美学教育是教育中特殊的一种,教育美学则是美学中特殊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美学研究没有"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那样明确的学术分野,这实际上是美学界长期担忧的美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薄弱的一个体系性原因。中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体系不完善、整体观照不强、内容畸重畸轻、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不够强大等问题凸显,这不仅使人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及其当代发展的思想深度,而且造成了中国美学整体性特征的消颓。在中国美学的宏观视野里考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地位,不仅要看马克思想主义美学理论研究本身的进展情形,而且要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其他美学研究的隐性辐射作用,要善于把创造美的理念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天下观重新结构秦汉美学的整体面貌,指出了秦汉美学六大基本领域:宇宙论美学、朝廷美学、人物美学、叙事美学、自然美学、边疆民族美学,及重点的两个领域乐和文,从整体和演变的角度对这两个领域,特别是由乐中心到文中心之变进行了分析,还从整体的角度谈了秦汉美学的多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中国美学的发展史上,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既辩证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又批判性地发展了传统美学思想。因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美学思想进行阐释和说明。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王夫之美学的艺术渊源、王夫之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王夫之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以及王夫之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并以期引起美学相关研究者对于王夫之美学思想的关注和艺术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谈起美学,我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美学。以前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美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以西方的美学体系为标准看中国的美学,因为中国美学从未讲过“美的本质”“审美”“体验”“感知”之类的语言,没有一本以“美学”冠名的美学著作,就认为中国没有美学。另一方面中国美学观点因为都散在哲学、画论、文论之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没有专门从事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所以就不波有些人看好。再加上有的教师偏重艺术的感性,对有哲学色彩的美学不感兴趣,这些都大大妨碍了教师们对中国美学的正确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陈亨明 《文教资料》2006,(30):152-153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运用美学、体育美学的基础理论,从美学视角审视现代足球运动。目的在于讨论其美学价值的具体所在,丰富和发展体育美学的理论体系以加深对足球美学的认识,也力求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美学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2008年中国美学的研究中,佛教美学思想的研究有许多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禅宗美学、佛教艺术美学、佛教与文艺理论、佛教美学理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汉学界的诸位相关学者基于美学视域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予以了独到而深入的考察。其中,夏志清、李欧梵与王德威等批评家的相应小说批评实践展现出从优美美学、浪漫美学、颓废美学、怪诞美学到抒情美学的审美范式与标准的转向,进而不仅从不同视角印证了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轨迹,而且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其所涉及的小说文本的诸种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4.
韦尔施与柏林特分别提出"超越美学"与"介入美学"的美学重构,后现代多元化的原则是他们共同的起点。韦尔施的"超越美学"从形而上出发提出美学是认识论的基础,美学是能够横贯所有领域的跨学科,创造出美学与伦理学结合的"伦理/美学"。柏林特则是回归美学形而下的"感知经验",消解美学的认识论基础,反对传统美学的普遍性,提倡欣赏者与审美物体共同作用、身体介入审美的"介入美学"。两人是后现代的两极美学重构,分别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高校美学研究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高校美学教学研讨会。全国各高校的40多位美学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马奇、叶朗等十几位从事高校美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教师在大会上发言。大家对美学新体系的建构,美学教学方法,美育与美学教学和艺术教育的区别,美育在学校教  相似文献   

16.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只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全部,以科学主义美学否定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美学,只能走入偏执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人文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美学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否则美学研究必定误入歧途,认知美学就是在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歧路上进入了无出路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跨学科问题,科学主义美学是不敢问津和无能为力的,认知美学就只能在科学主义的迷途里徘徊不进,掉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泥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美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西方美学的语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最初的接纳期,再到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融合期,始终是在西方语境下发展的,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美学大讨论中其学科体系才真正确立.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应该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这种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西方美学为参照而建构起来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既是西方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亲和力的美学形态.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为指导,这就形成了中国的实践美学流派.实践美学的缺点和不足告诉我们,中国特色当代美学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美善相乐伦理型、直觉感悟整体性、天人合一和谐性的特色,吸取西方美学的美真统一科学型、理性分析逻辑性、天人相分二元性的优长,克服它们的不足和缺点,建构起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新实践美学就是这种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经历了原始时期、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在各个时期里,音乐美学研究者对音乐美学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论著都详尽地记载了当时音乐的状态,为我们现代研究音乐美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国的音乐美学研究应该和世界接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美学身份话语的视角开展"审美人类学"学科属性探索与多元美学身份话语的分析,分别从民族民间话语、经典马克思美学话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和后现代美学话语四个方面诠释审美人类学作为复合式学科、多元美学话语交叉叠合认同的学科理念,彰显了美学的跨学科整合趋势与当代美学理论转型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美术学不同于美学,美术学与美学各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美术学包括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技术及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四大部分.而美学则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以及美学的分支学科,如文艺美学、比较美学、实践美学等.美学更多的是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所以,有时“美学”又被称为“艺术哲学”.对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对促进两个学科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