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又,<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且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教师下水"思想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这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相似文献   

3.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严丽荣老师的文章<多希望校长为教师"走后门">(<校长参考>2007年第12期),深有感触.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当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希望校长能去安慰一下教师,去帮助教师解决一点问题,甚至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给教师开点"后门".  相似文献   

5.
说"人胜"     
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语文教师常备的古诗词鉴赏参考书,该书对唐宋词人及代表作分析透彻,确为经典著作.笔者阅读此书,读及迦陵先生分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认为先生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句中"人胜"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一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巴金先生重点向读者介绍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一问题,一教师这样引导:  相似文献   

7.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在教授蒲松林先生的<狼>后,布置了一道作业:改写<狼>.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的作文都大同小异:所"同"者,并未脱离原文的结构与思想;所"异"者,无非在细节上描写得更具体生动、想象更丰富些.后来,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传承老师的做法,其结果自然还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开始,也没在意,多少年来,很多人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在<求甚解>中申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屈原列传>(节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该句中的"谤"字,<教师教学用书>和其他很多资料都理解为"诽谤、诋毁";一些辞书也不例外,如<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谤:释[2](动)诋毁,诽谤.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事实上,这里的"谤"字应该释为"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第五专题"学问之道"选有这样一则语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语录出自<论语·子罕第九>.选编者将这则语录编入"学问之道",大概是想借孔子所具有的学风和品格来激励后学.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价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答案是C。这一答案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得出的。一般来说,老客户的品牌忠诚度较高,价格承受能力较强。但是对于本题,我们不仅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分析,还应该从销售者角度分析:销售者这样做对  相似文献   

14.
宋代"乡先生"的教学满足了平民阶层接受教育的客观需要,他们以传播儒家伦理道德为己任,维系着儒家典籍的传承.乡先生的<诗经>教学侧重于<毛诗序>等前代经典的传授,是平民阶层<诗>学观念形成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们也是宋代<诗经>学话语重建的积极参与人,由于有了这一群体的加入,使得宋代<诗>学研究风格的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少量重要学者身上,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宋代<诗>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成为几千年来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地方.这篇文章选入中学课本经久不衰.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师用书>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翻译使人有一些不解.通过查找资料和询问有经验的教师发现有以下两种意见,其中焦点存在于"悉如"一词,它们是: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6册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下注释是这样写的: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袖是"藏在袖子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相似文献   

19.
以下展示的就是这样一节复习课. 1 课的展示 这是扬州市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成长杯"大赛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课题为<金属与矿物的复习>.这节课,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复习课中必备的那种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而是在上课伊始,抛出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让学观"     
"让学"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首次提出的.他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他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意思是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及其过程.(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