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需要关注与帮助的特殊群体,贫困所诱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沉重包袱。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视阈出发,分析贫困生心理现状,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适时转变工作思路与方法尤为重要。在做好贫困经济解困工作的同时,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教育,促使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问题的长期存在,实际上是教育不公的表现,是和谐社会构建中最不和谐的音符.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对贫困生进行帮助和引导教育,不仅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焦虑、偏激、敏感多疑.通过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加强心理援助、优化校园环境等途径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让他们与普通大学生一样保持健康的心态、正常地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关系和谐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访谈和文献法,对安徽某高校二十余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分别进行访谈,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结合其他有关高校贫困生心理调查和研究状况,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理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为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上的负担,使贫困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嫉妒等心理问题,导致一些贫困生成为经济、心理"双困生"。因此,高校在为贫困生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也要重视开展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充分体现资助育人的教育宗旨,让"绿色通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5.
通过访谈法,从教师角度探查当前高校教师对于贫困生心理关怀的看法与实践,分析高校教师对贫困生心理关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关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贫困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彰显。本文旨在对高校贫困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初步探讨,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就业窘境突出,就业资本对就业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文章从就业资本的弥补和提升入手,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策略:以物质资助为起点,保障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增强高校贫困生的人力资本;以自致性社会资本积累为突破点,弥补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以四项要素为着力点,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阶层流动中教育的作用及演变、当代社会阶层流动的阻滞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认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他们在社会阶层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从文化熏陶、心理扶持、社会支持和经济扶助四个角度提出了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观念上、经济上、学习上、就业上和交往上的问题等。一些经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封闭、负疚等。优秀的经济贫困的大学生的心理优势为:积极面对现实,成就动机较强,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积极乐观,自信心强,善于学习。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减压;强调人格平等,创建和谐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创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调,和谐校园理应成为校园建设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解决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经济及心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经济资助、心理关怀及自助三个方面来探讨贫困生的帮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