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娜 《青年记者》2012,(20):107-108
体育世界向来被认为是男人的天下,在以往的体育类商品广告中男性形象居多.近年来,女性逐渐成为体育类商品消费的生力军,女性形象在其广告中开始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3.
曹佳 《新闻世界》2011,(12):152-153
近年来,大量女性化妆品广告启用男性作为其代言人。本文从符号学角度,以韩国女性化妆品菲诗小店的电视广告为例,试图对广告中所呈现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意涵。  相似文献   

4.
李丽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11,(15):64-65
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应用非常广泛,女权主义者认为广告中的女性要么被塑造成"被看"的对象,作为愉悦男性的客体,性感而色情;要么被塑造成做家务、带孩子的依赖男性的贤妻良母,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古今中外不同的伦理观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女性形象合理存在的理由,广告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也引发了道德伦理的冲突。本文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形象不同的伦理解读来审视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力主体的眼光所过滤,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象,存在着对女性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刻板成见,并跟随权力主体的要求而创造着新的女性形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以往的相关材料、案例,予以分析和讨论,旨在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6.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红梅 《青年记者》2003,(10):48-49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形形色色的广告扑面而来。在这些广告中,小到一袋洗衣粉,大到一幢住房,女性形象占据着主体地位。于是在广告性别形象中,似乎有了“女尊男卑”这一特征。学术界对中国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颇多,基本上是从批判的角度对男性的话语霸权作了剖析;此外,学者们注意到了广告中逐渐出现的男性形象。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材料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广告中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玲玲 《视听》2016,(1):123-124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有所提高,商业广告中也开始出现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但大多广告女性角色仍然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性对象出现。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作为普通的口香糖广告,亦含女性歧视内容。广告作为受众接触量最大的媒介文本,应主动摒弃女性歧视设计,倡导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传统广告中,受"性别二元结构"影响,男性话语对女性形象的"他者化"建构现象普遍存在。当代文化环境开放,女性自主意识提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广告营销新阵地,其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颠覆传统广告女性刻板印象的"反他者化"特质:女性形貌特征逐渐多元化;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同得到深化;自主女性意识成为广告符号表达的主流。当代微电影中独立女性形象普遍存在,女性话语权力逐步崛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异化理论分析了现代商品广告出现异化女性形象的现象,指出其后面的根源正是消费主义观念的膨胀,是商业资本与现代传媒共谋的产物,其中也有封建男权本位思想和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针对大众传媒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广告和新闻报道中,如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MTV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等。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传播形式,目前针对其节目中两性角色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选取四档热门的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为研究对象,尝试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来解析综艺娱乐节目中对两性角色的构建,探索节目中所呈现的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72-173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的定式,"贤妻良母"的传统形象和"超前消费"的花瓶形象,抹杀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性。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策略分析方法,以台湾PayEasy女性购物网站广告为例,在批判的基础上,通过从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位、女性形象的商业化倾向、"女性美"等几个方面对广告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重新思考广告中女性形象,反映当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尼  尹山鹰 《新闻界》2005,(5):77-78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很多都是针对女性的,女性还成了广告商的追逐对象,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那就是一些广告属于歧视女性的作品.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中存在着许多性别视角的盲点,男性的审美标准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科技手段不停地述说着一个男性最古老的心愿:既要贤妻良母,也要“花瓶”美女。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韦魏 《新闻世界》2011,(8):206-207
广告作为现代传媒的一种,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广告多用女性作为产品代言人,因此广告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人们的思想。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形象同现实女性是有所背离的。本文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异化的现象,并对现代女性形象误读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是窥探特定时期女性社会形象的窗口,对女性的社会认同的形成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申报》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其广告塑造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形象,成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审美与角色标准。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其意指的深层内涵来探究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及世俗观念中对女性的认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谭文若 《青年记者》2008,(14):128-129
女性,长久以来就是广告中的主角.在以男性作为消费主体的时代,用美丽的女性形象来吸引他们的视线成为广告商屡试不爽的武器.广告的世界里充斥的都是唇红齿白婀娜多姿的"女色".男性总是站在审视的角度来欣赏、品味.在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为主角的传统广告作品中,男性形象的类型非常单一,几乎都是正统的大男人形象,如杰出的人才、优秀的领导、正义的英雄、慈爱的父亲等.在这里,男性不单是一个形象的存在,他更是一种符号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被广告界和商家所运用。2006年中国广告统计报告显示,在所有使用人物形象的广告作品中,女性人物广告占60.8%,男性占15.2%,男女都有的广告占24%。纵观女性广告的形象定位,感觉到令人难以接受的或是违背女性自身愿望的因素仍然存在,即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存在某些偏差,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琦 《传媒观察》2007,(3):48-50
为了迎合大众,广告总是利用消费者最熟悉、最易接受的符号来推销商品。广告业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3B原则,即婴儿(Bady)、动物(Beast)和美女(Beauty)等三个永恒的主题。业内人士甚至提出:广告=商品+女人。正因如此,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关注与阐释既是对广告的一种文化批判,也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视觉广告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发,从审美角度审视中国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对现代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