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谁改变了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7):15-17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去年风靡全国时,许多人关注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的混合使用,比如,电视演播室中歌手支持者的方阵、手机短信的投票方式,都被视为大众传播对人际传播手段的引进。问题是,当大众传播引进人际传播时,它似乎增加了很多的煽情色彩,《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3.
每当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开始普及,便有学者致力于探索这种新媒介带来的变化,微博也不例外。本文认为,由于微博容量小、微博网站"关注·粉丝"模式和转发模式的设置,使微博产生了一种无需经由媒体中枢的大众传播方式——接力传播。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媒体利用自身"一对多"的"势能"进行的大众传播,而是经由多个"草根"的转发,在私人网络中实现的大众传播方式。这个传播变革为我们的大众传播世界里带来了传播过程更难控制、信源无限扩大以及虚假信息可能大幅增加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丽 《记者摇篮》2010,(3):86-8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样也给广播事业注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加之热线电话、短信的参与,使得广播节目由过去的“你播我听”变成了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传播。当然这里面的主角还是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微信是由互动而引发的扩散传播,藉由人际传播的链条实现传者身份的变换,同时形成个体对个体传播的"微"渠道,但其传播效果是否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局限?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传统的集中传播方式渐渐地被分散,新兴的微信是否分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金笛  孙瑶 《记者摇篮》2007,(7):114-114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讯业的迅猛发展,热线电话节目应运而生。电话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优势,使广播电视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最大的优  相似文献   

8.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泉 《声屏世界》2006,(12):49-50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实效性、现场性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从热线直播的特点和运作效果来看,热线直播有如下一些优势:1.热线直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嫁接,将传播合一。广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电话是一种个人通讯的人际传播手段,两者有着各自的用途。热线直播却将电话和广播的两种作用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一是使广播传播信息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二是使广播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三是使广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方式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进人…  相似文献   

10.
许光 《新闻传播》2009,(12):20-21
近年来,我国主持人行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瓶颈期相对于大量的岗位需求来说.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越来越稀缺。个性化传播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的重要特色,正是由于节目主持人在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中创造性地注入了个性化的人际传播的要素.才成功地实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互补。从一定意义上看,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主持人节目和主持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美国思想库舆论传播渠道和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明确美国思想库的舆论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对中国思想库舆论影响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没有了舆论传播,美国思想库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产生影响力。美国思想库采取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三种传播方式都是同时采用,互为补充和促进。  相似文献   

12.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句古话,叫人言可畏,这句古话说的是舆论的可怕。那时候指的是人们的口口相传。而现在,以互联网博客和BBS为代表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一下子把个体之间的人际传播推向了大众传播。这种颠覆性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在不加约约束的环境下便让一直依靠有组织的媒体传播一时无所适从。几年来,网络传播实践催生了许多新闻传播新现象,仅2003年,中国互联网界就出现了孙志刚案、刘涌案,然后就是?"宝马撞人案",2007年的"后母虐童事件"和厦门"某网络公司63人集体失踪事件",还有2008年新年前后的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  相似文献   

14.
谈话节目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载体,融入人际传播的优势,从而某种程度上改变大众传播的单向模式,实现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弥补了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使传播更符合大众传媒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懒惰”传播与“聪明”传播:雪莉·贝尔吉在她的《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中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她认为,电视是一个“懒惰”装置,只能传送节目。你可以调换频道接受不同的节目,但你不能向你的电视机传送节目的人谈话,这种大众传播中,电视节目把编排好的议程传给你,你是一个被动的节目接收者,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电话则可以称为“聪明”装置,当你在电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就是依托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文本、声音、图片、影像等综合手段来实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兴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的方式丰富多采,形式多样。从传播方式来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之分,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等是其代表。此外,网络还和很多传统的东西结合,形成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广播和电视的人物访谈节目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中央电视台的《大家》、《高端访问》栏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物春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传播形式,其人际传播的特点有传播者间的对称信息流动,传播者的光辉效应以及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等;其大众传播的价值有新闻、宣传、人文、科学价值等。文章认为,广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在人际传播中存在不足,节目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信息传播、感情交流等开始逐渐使用并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形成了区别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和以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介为中介的大众传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即计算机中介传播系统(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简称CMC)。在众多CMC的表现形式中,电子游戏是对CMC传播特征表现最集中、最突出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文章通过对CMC传播方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电子游戏为例,对计算机作为主要传播平台和方式的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态势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其特殊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9.
网络视听节目传播是互联网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手段上具有许多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分析网络视听传播的演进历程,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的有效途径,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是当前管理部门匾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