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三国免不了谈刘备,谈刘备就免不了谈他的为人、用人之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是人民伟大英明啊!”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春节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向民众拜年.1941年春节前一天,毛泽东一早就来到枣园乡政府,说:“今天第一件事是给大家拜年,第二件事是征求大家对当前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大家听毛泽东这样一说,谈起边区兵强马壮,抗战形势大好,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党中央和民众心连心.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不,大家要谈我们不足的地方,谈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在场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谈什么是好.毛泽东看了看大家,恳切地说:“如果听不到你们的心里话,得不到你们的批评帮助,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不了解你们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呀?”  相似文献   

3.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话说当年成都地区领导人刘璋,引狼入室请来刘备,可又怕这个当家子仗着兵强马壮.喧宾夺了主,就在绵阳的富乐山下请刘备撮了一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他告诉刘备:你带着三军人马往北走,出了剑门关,把梁州拿下,梁州就是今天的汉中.然后你就在那吧!吃美了的刘备带着人就走了,走着走着就看见秦岭大山绵延如墙,犹如剑削斧砍般的峭壁之中蜿蜒着一条小道。刘备知道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刘璋有这样的屏障,干吗还怕曹操呀!军师庞统出了个回马枪的主意,  相似文献   

5.
采访中,免不了向一些领导同志了解与采访内容有关的情况。一般说来,身居领导职位者谈的情况是可信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同志谈的情况有时也有失真的成分。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稿件就可能出问题。这就提醒采访者,对于领导者谈的情况,也应该尽可能做一些核实。如果这样做了,就会避免不准确的材料进入稿子里。 领导谈的情况不准确,往往有这样几种原因: 其一,谈真实情况,会给领导所分管的工作或给当地的形象抹黑。这在采访反面典型时多能遇到。前  相似文献   

6.
1.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该书是为纪念毛泽东逝世十周年而出版的,共收诗词50首,分正编、副编两部分,各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在副编后面的附录里,收入作者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3人的3封谈诗的信函。正编的作品为作者生前校订定稿并正式发表过的,副编的作品大多均未发表过。以往的版本均无正式注释,这次对所有的作品都加注,共270余条。此外,每首诗词之后都注明其最早发表的报刊,为以往所没有。卷首有毛泽东自1924年至1965年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司江 《大观周刊》2011,(19):261-262
《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国演义》在曲折紧张,舒展自如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刘备的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与作者罗贯中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拥刘贬曹”立场密不可分。本文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重德尚义,礼贤下士,计谋过人以及仁中有伪等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加以分析论证,旨在进一步了解罗贯中笔下的刘备这一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一、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条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毛泽东一生好学,攻读不倦。他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形成其报刊观点的营养。例如:其一,毛泽东向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要求时,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二,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而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三,毛泽东强调记者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引…  相似文献   

9.
精英史观在媒体中存在的主要表现 1.“得一人而得天下”论。这实际上是精英创造历史,杰出人物是有效的数字而人民群众只是无效的“0”的旧调在媒体重弹。这一点在历史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像《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就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定天下。但结果怎样呢?刘备二人都得了,天下也没保住。可我们现在的媒体,特别是报刊上有关企业家业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一张报纸的特色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特色的报纸不会有大的社会影响,不会有大的发行量,也不会有多大的前途.谈报纸的特色离不开讲传统,讲传统免不了要看历史.所以谈工人日报的特色就有必要简略回顾一下工人日报的历史.我想从我理解的工人日报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段,谈谈工人日报特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风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文风”这样的提法?好象没有人公开反对这样的提法,可是有些人谈文风不涉及或者不大涉及这个问题,他的态度如何,很难捉摸。所以尽管没有人公开反对,甚至不少人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提法,我们还是要引证毛泽东同志的一段  相似文献   

12.
1959年我党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的时候,毛泽东找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他先分析了在1958年8月和9月“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期间的问题:报纸宣传没有重点,没有中心,方向不明或看不出方向。接着,主席又搬出了曹操、刘备、孙权和袁绍,将曹操这位政治家与刘备、孙权、袁绍这些书生对比,指出政治家多谋善断,书生多谋寡断。多谋善断就是在纷繁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选集"有各种不同版本,人民出版社出的本子是最优秀的版本,是向广大读者推荐与出借的本子。在这以前曾出版了四个主要版本与它们的翻印本。在未谈人民出版社的本子以前,先简略地谈一下以前各个版本。早在一九四四年五月,晋察冀日报社第一次编辑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由晋察冀新华书店在该边区公开发行。当时出版的目的是:"以介绍毛泽东同志的各种名著,来帮助全党同志(边区)加强整风学习"。书中"所选的主要是毛泽东同志抗战以来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政治家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毛泽东提出“要政治家办报”的背景内容和启示 1959年我党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的时候,毛泽东找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他先分析了在1958年8月和9月“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期间的问题:报纸宣传没有重点,没有中心,方向不明或看不出方向。接着,主席又搬出了曹操、刘备、孙权和袁绍,将曹操这位政治家与刘备、孙权、袁绍这些书生对比,指出政治家多谋善断,书生多谋寡断。多谋善断就是在纷繁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抓住矛盾,抓住中心,站在时代的潮头,正确把握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政治家就要具备这个素质。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意深刻,基本精神是:1、一个时期的新闻宣传要有中心问题,要有正确的方向;2、要多谋善断,哪些该宣传,哪些不宜宣传,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做出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决定。在毛泽东看来,与“政治家办报”相对的“书生办报”,即是一切从主观出发,抓不住事物发展的矛盾和方向,坐失良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人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成为叱咤风云、为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一系列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发掘和研究。本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了一些关于毛泽东早期生活的记载和传说,但大都为他人追忆性质的记录,不仅简略,且有不少失实之处。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的环境因素外,  相似文献   

16.
姚植兴 《兰台世界》2016,(15):115-11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于党成立之初,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提出的,研究结论仍然存在争议。翻检《毛泽东文集》全集第6卷第9—16页,可以发现在《同绥远负责人的谈话》(以下简称《绥远谈话》)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主要依据是:在谈话中毛泽东不仅提出了这一概念,同时,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做了系统的指示,这些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绥远谈话》一文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基本依据做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7.
11月5日,本刊记者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新书——《爷爷毛泽东》的签售仪式,该书的作者是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其签售场面可谓火爆非常。可容纳400人的会议厅挤满了热心的读者,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各大媒体的记者早早就架好了摄像机。环顾四周,只见参加签售的读者中,多半是中老年人,他们都怀着对毛泽东的特殊感情。一大早就挤公共汽车来到签售现场,听说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是骑着自行车从郊区赶来的。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捧着书,就好像当年在村口盼望红军的到来一样,殷切地等待着毛新宇的到来。 在签售会场旁边的一个小休息室里,记者见到了《爷爷毛泽东》的作者毛新宇。他身材魁梧,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一股凝重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6)
端正态度促进转变——九谈审读的“审”文/叶子审读的成效,取决于审与被审双方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说过: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就有各种政策、方法、方式。...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以何种方式计算,20世纪都已结束。回头看看,是人们的老习惯。 20世纪,离我们最近的当然是本年度的各种新闻人物,远一点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年代,再远就是毛泽东一代人改写中国历史的壮举了。 因此,我们以中国人的视角,评选出2000年的新闻人物。我们以中国人的视角,将20世纪命名为毛泽东世纪——迄今为止,毛泽东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对世  相似文献   

20.
席景奇 《兰台世界》2007,3(17):56-5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征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