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博物馆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藏品。博物馆将藏品展览的方式体现了内容和展览形式的良好结合,文字是一种简单的书面语言,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种形式,不同形式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分析了国内部分博物馆的陈列状况,从博物馆陈列的标题、标题说明和展览物品的说明等几方面来深入分析文字的运用在博物馆藏品展示中的作用,并浅析当前时代背景下说明文字发展的"以人为本"新理念与新技术手段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博物馆空间观念的发展及其视觉呈现来看,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或形态。1.0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主要呈现为"集装箱式"的空间特征;2.0博物馆不仅较多地考虑到展示空间,而且也为藏品定制设计专属空间,将博物馆建筑物当作一件艺术作品来设计;3.0博物馆除了将建筑物作为一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其空间成为重要的展示内容。4.0博物馆基于未来时态的融合体验空间创造,超越现有博物馆侧重于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物理空间、现实空间的观念,更加注重历史空间与当下空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展示空间与研发空间、教育空间与娱乐空间的有机融合,最终以具有生命表征与体温特质、具有浓郁情趣及其亲和力、具有空间独特叙事能力、具有自生长功能的融合场域的建构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仪式中象征符号的藏品对于解释文化范式具有中介作用。参观博物馆,接触藏品,更像是一场接触象征、理解象征的仪式。参观仪式从阈限向聚合阶段发展,建构人与博物馆新的关系。博物馆的运作是社会文化具体而微的象征,新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反思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杨琬萍 《阅读》2023,(83):44-47
<正>上海博物馆坐落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因此上海博物馆获得了“文物界半壁江山”的美誉。上海博物馆外观独特,当我们走进馆内,往上看,是一个圆形玻璃顶,这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寓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馆内的藏品吧。  相似文献   

5.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承载社会记忆的时空胶囊,是文化交流的最佳窗口。博物馆艺术教育不仅可以保护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还可以培养观众的美感素养及文化品位。通过博物馆艺术教育,观众可以汲取知识,激发好奇心,增进审美能力。通过归纳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功能及其类别,分析博物馆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出三种博物馆艺术教育的活动规划方式。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玻璃器主要包括碗、盘、盖罐、壶、杯、花浇等实用器皿和花瓶、花插、灯具等装饰品两大类.这些宫廷玻璃器主要来源有三种,即清宫玻璃厂生产制作的御用品、外国使节进献的礼品和清代各级官员从海关购买觐上的贡品.本文仅选六件藏品做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温虹 《美育学刊》2020,11(2):20-26
美国克拉克艺术博物馆在全美“开端计划”基础上,结合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资源策划和实施了面向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的艺术开端课程,这种发生在艺术博物馆里的正式幼儿教育课程对我国正在蓬勃兴起和发展的美术馆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研究艺术开端课程的策划与实施,可以针对国内美术馆幼儿教育现状提出从普遍性到针对性的幼儿群体课程开发、美术馆幼儿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等一系列馆园合作方式与建议,以改变目前美术馆零散性亲子活动为主的现状,并能构建与幼儿园更好衔接的馆园合作课程。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具有的实物性、直观性、广博性特点,正好契合了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连续性特征。博物馆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能补充、完善历史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立体地审视历史,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0.
摘要:公众认同、制度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存在深层次的关系,“公众认同”会激发体育产业发展对制度创新的重视,从而由认同形成推动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以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制度创新与“公众认同”的内涵,“公众认同”对体育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有效作用及构建“公众认同”推动的重点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公众认同”是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公众认同”包括“观念认同”与“事实认同”,二者的组合是体育产业发展所需制度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实践驱动力;通过公众的“体育产业知悉”认同、“体育文化”认同及“体育消费”认同能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从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的生成是少数民族个体与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系统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并促成个体对其产生认可的一个复杂过程。该文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生成经由一个需要产生认同意识、认知推动认同发展、情感内化认同规范、意志调节认同矛盾、行为促进政治认同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其政治认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并不想把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置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剧之上,因为这不是事实,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对郭沫若小说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观念与作品实际以至作家的审美追求“错位”的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再现论”的小说创作论来评价以“表现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小说创作;以传统的叙事型的小说模式来要求现代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尺度来衡量浪漫主义的作品。其结果,不但压根儿抹煞了郭沫若抒情小说的基本功能和艺术特征,而且更甚者还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郭沫若的笔太直,不曲,所以他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改写小说《蓝鸟咖啡馆》向读者呈现了科波菲尔镇的三副面孔:它的原貌、如今的断壁残垣以及它的复制品——科波菲尔历史博物馆村.在旅游业驱动下,博物馆村犹如一个仿真世界,还原了小镇的风貌,这是将小镇的"历史"商品化的产物.作者通过对这一仿真世界的描述,意在揭示其对历史的模糊和虚化以及它对塔斯马尼亚土著文化的破坏,体现出作者对该仿真世界的批判.在博物馆村,游客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科波菲尔镇,因为它先于小镇的原貌,也比现今荒无人烟的科波菲尔镇更加真实;拟象成为真实,从而掩盖了小镇的历史.另外,为了建造博物馆村,整个特厄瓦尔因地区被夷为平地,这种商业化行为对塔斯马尼亚土著文化造成极大破坏.科波菲尔破败的现状就是土著历史逐渐绝迹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李洁琼 《阅读》2023,(96):58-59
<正>打开社交媒体,搜索“博物馆”这个关键词,能找到很多相关信息。与之一起登上热搜榜的,是另一个热门词条“研学游”。2023年的暑假,“博物馆研学”火了。数据显示,今年暑假,博物馆研学产品订单暴增235%。走进博物馆,到处都是青少年的身影。当我们欣喜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时,也从相关话题讨论中注意到“博物馆研学热”背后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价值确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其组织形态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确证的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主要有社会贡献价值认可困境、高等教育认定困境、自我价值认同困境等。走出这些困境的主要举措有:整合志愿者证书,细化志愿者服务的要点与贡献值;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价值认同机制,高等教育认同机制和网络确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艺术博物馆中展览呈现方式与观众的审美教育出现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观众相对单一的观展方式以及品评标准无法进入新颖多元的当代艺术展览语境中。考量其原因在于:其一,中国传统"私密化"的艺术鉴赏方式与观众长期视觉教育的缺失;其二,艺术博物馆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展览机制缺少与观众的有效沟通;其三,策展人将展览作为自我发挥的阵地,忽视观众的审美接受方式与观赏习惯;其四,当代艺术展览场域的构建缺少观众进入的切入口。针对以上现状,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与大众的美育需求,需探讨提高观众审美素养与展览理念创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它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博物馆中的藏品更是外国游客了解我国历史文明的桥梁。因此,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了徐州博物馆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分别从语用型翻译失误、语言型翻译失误、文化型翻译失误三个方面来指出存在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博物馆公示语英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引入“失语症”这一概念对传统武术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辨析,认为,传统武术“失语症”的“症候”主要表现为“传承的缺席”“异化的不闻”和“创新的乏力”。中国文化的“老衰”导致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倦怠”,致使传统武术“失语症”具有历史必然性。提出失语症的矫正应当谋求传统武术文化认同、内容转换和体系构建,即厘清文化认同对象的顺序性、层次性,注重武术实现本土认同与世界认同的平衡;体现内容体系生产的差异性、适宜性,以文化工具论和身体消费观为视角进行内容转换;强化项目设计布局的前瞻性、系统性,建构传统武术发展的体系,提炼和开发传统武术中的“和谐因子”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认同。方法:运用访谈法对广东新会蔡李佛的海外外籍习练者进行访谈,对其访谈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蔡李佛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身份可分为“普通学员、准弟子和入室弟子”3类,其文化认同构建过程可分为“被动性文化认同、主动性文化认同和形成性文化认同”3个层次。结论:蔡李佛外籍习练者文化认同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逐渐递进的过程,其过程具有集体性、递进性、内隐性的特征。因此,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跨传播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文化的征服,而是“求同存异,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