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志们: 我讲两个问题。 一、再次明确这次编书的动机。 我们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是合格的、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什么叫“合格”?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总之,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要求我们培育的人才是“讲道德”的。  相似文献   

2.
做阿胶     
周思颖 《阅读》2023,(43):53-54
<正>每年冬天,妈妈都会做阿胶,我总是那个“品尝者”。今年,妈妈要求我一起参与,她笑着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欣然答应。我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妈妈先拿来几个乌黑的小方块放在桌上,我好奇地拿起来端详:这是啥?冰冰凉,硬邦邦;闻一闻,一点儿香味都没有,于是我嫌弃地把它们扔在旁边,自己选择了一项工作——剥核桃。  相似文献   

3.
沙昱州  朱华东 《阅读》2006,(7):49-50
我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爸爸特别爱上网。所以我们称他“网虫”,而妈妈特别喜欢看书,所以“书虫”这个称号就非她莫属了。什么?你问我是什么“虫”呀?嘻嘻,待会儿再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论理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巨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二大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要能创造新生活的人和对未来新的一代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概括为“四有”,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有理想”;当前在全国人民宣传教育和整党运动中最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理想教育”。那么什么是理想和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理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人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并实现一定的理想?这些是我们认识理想问题必须弄清楚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5.
义卖     
王云舒 《阅读》2012,(4):25-26
“妈妈,病也治不好,我们不治了。好吗?”这是患白血病的小云铜对妈妈说的话。 当我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楚州网的这篇帖子。心里想:我能为小云铜做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小云铜,我想到了义卖玩具。  相似文献   

6.
“修”门锁     
储子墨 《阅读》2009,(7):43-44
我修过门锁,而且是用铅笔修的,你信吗?一天下午.妈妈和我回家开车库门时.发现钥匙转不动门锁。妈妈说:“我们来修一下。”我问妈妈怎么修,妈妈笑着不回答。回家后,妈妈让我削铅笔,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你不是说修门锁的吗?”妈妈神秘地说:“正在修呢。”我惊讶极了,心想:削铅笔与修门锁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陆静静 《阅读》2023,(90):36-39
<正>一说到“宝葫芦”,你想到的是什么?是《西游记》中一喊敌人名字就将其吸进去的“宝葫芦”?还是神通广大的七个葫芦娃兄弟?这些“宝葫芦”都有着神奇的能量,没有人不喜欢它们!不过,作家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却有一些不同。想知道“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宝葫芦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8.
我的梦想     
徐兆 《阅读》2014,(7):44-45
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发奋图强,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非常用功,一个人有了梦想就会神采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志愿者。 记得上幼儿园时的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长大有什么梦想呀?"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医生,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老师,有的小朋友说长大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老师点到我的名字,问:“徐兆,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认真地说:“当一名志愿者!”  相似文献   

9.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贯倡导的马列主义学风,“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实际,早已成为理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却成了长期困扰理论界的一个大问题。要真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列主义学风,针对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教学和讲授,积…  相似文献   

10.
王张江姚“四人帮”本是一伙投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林彪反党集团的羽翼下发迹的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集团。可是,在林彪叛国投敌、自我爆炸以后,他们却象魔术师变戏法一般,马上换了一副脸谱。特别是那个臭妖婆江青,四处散布什么“我让林彪迫害得厉害”啦,“我和陈伯达早就有斗争”啦,如此等等,俨然以反林彪的“英雄”自居。“四人帮”究竟是不是反林彪的“英雄”,看一看他们的实际行动,那就很清楚了。  相似文献   

11.
缝沙包     
滕中炬 《阅读》2014,(4):26-27
今天,老师让我们自己缝沙包,说是在大课间活动时玩丢沙包游戏。我一到家就问奶奶:“做沙包需要用什么材料?”奶奶说:“需要针、线、布料、米或沙,还有剪刀。”我先拿出剪刀,然后跟着奶奶来到衣柜旁.从旧衣服上剪下了一块长方形布块。  相似文献   

12.
赵方圆 《阅读》2007,(7):41-42
小时候的我,最爱问爸爸:“你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爸爸总是认真地告诉我:“爸爸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我吐吐舌头:“怎么能快乐呢?”“自己找呀!”爸爸点着我盯鼻子回答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陶霞 《阅读》2010,(6):18-19
《理想的风筝》一文的作者是著名剧作家苏叔阳,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这理想的风筝又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李明敏 《阅读》2010,(9):24-25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张,他的头很大,就像个地球仪。 记得上课的第一天,他笑着对我们说:“别小看了我这个大头。上面可是有着‘七大洲’的。”我们顿时哄堂大笑。可是不久后,大家就被他的魅力折服了,天天伸长脖子等着他的课。也许你会感到奇怪,这老师有什么魔法不成?啊哈,秘密就在他的那个大头里。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礼物     
吴其萱 《阅读》2011,(11):28-29
一天上语文课.杨老师提着一个黑黑的袋子走了进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礼物。”“礼物?”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什么礼物?”  相似文献   

16.
选“老师”     
刘荣和 《阅读》2008,(3):27-28
什么?选老师?你们也忒狂了吧!嘿!你别不信!这事一点不假,就发生在我们六(4)班,只不过选的是小“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7.
泛舟 《阅读》2023,(74):40-43
<正>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是每天陪伴你的玩具小熊,还是亲手钓来的小鱼?是养了三年的小狗,还是在沙滩上拾到的小石头和小贝壳……就让我们以“心爱之物”为话题,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心爱之物吧!内容要真实,要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写好自己的心爱之物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支出四个小妙招。  相似文献   

18.
在汉口繁华的武广商圈两侧,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两个校区成双龙戏珠之态遥相呼应。近百年的岁月更迭中,学校几易校址、三更校名、一度合校,积淀出“做更好的自己”的沉稳价值追求。作为校长,在践行“为灵动生命的自主发展提供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我思考着这样的几个命题:学校是什么?学校生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职业     
泰戈尔 《阅读》2014,(9):11-11
早晨,钟敲十下的时候,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每天我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道:“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他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他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他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他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主体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想原则是第一人称的,与一个“我”分不开的,那么,对于人的思想如何能以“我们”的方式被理解,“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主体”,“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如何对我成为有效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胡塞尔提出了intersubjecfivity一词,译为“主体间性”。在我看来,胡塞尔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兴趣”所在是“主观间性”。我们要对人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作出科学研究,就必须从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对人类存在的制约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