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媒介发展史角度的手机媒体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人类不断打破时空枷锁的过程,也是人类追求更个性化、人性化地获取与表达信息的过程。挣脱时空枷锁的束缚、对原始部落理想沟通状态的向往,构成了媒介技术发展的两大内在动力。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对3G时代下的手机媒介进行探讨,说明手机媒介将成为未来的"第一落点媒介"与"第一个人媒介"。  相似文献   

2.
吴荻 《新闻世界》2011,(12):122-12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强化,媒介融合成为传统的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并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文从媒介融合这个大环境出发,探讨了电视媒介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一种媒介技术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机交互等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人类所感知到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糊地带.虚拟现实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信息化城市的核心要素.本文从媒介技术史的视角出发,试图在日益复杂的媒介技术生态中梳理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历史,理清媒介技术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寻找理解未来媒介建构现实的基础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中,新技术带来了媒介融合,成为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将针对媒介融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俊生 《新闻世界》2011,(10):81-82
本文以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的优势为切入点,从听众群体的拓展、广播的网络传播方式以及媒介融合中广播的独特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广播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败,而是新旧媒体将在互相融合的环境中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戈 《新闻知识》2012,(12):33-35
根据媒介营销的三次售卖理论,广播要想抓住受众、广告主,就需要在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自身的品牌推广方面做出努力,而媒介融合为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本文首先论述了广播产业媒介融合的必要性,接着从广播节目的创新、广播广告市场的开发和广播媒体自身的推广方面出发,运用实例阐述了广播应该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与融合,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广播媒介营销。  相似文献   

7.
何庆平 《新闻世界》2013,(5):315-316
"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人类渴望突破自身交流困境的努力"。①那么是技术决定了传播媒介的发展,还是人决定了传播媒介的进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图景?凯文·凯利说:"生命已经征服了地球上大多数非活性物质,接下来它就会去征服技术,并使之接受它那不断进化、常变常新且不受我们掌控的进程安排。"真的会是如此?本文以"媒介技术决定论"学者的观点为依托,探究技术、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39-40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得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9.
刘琼 《东南传播》2010,(7):11-12
在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媒介可信度"与"媒介公信力"概念混为一谈,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了该领域的研究深度。本文在分别考察上述两概念的基础上,再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中国的"媒介公信力"与"媒介可信度"概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前者比后者指涉范围更广,且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加以测量,而后者则同时采用思辨和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深,媒介竞争日趋激烈,受众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作为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电子媒介——广播,它的发展逐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充分认识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也将对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的社会顺利地进入信息时代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媒介时代以及当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几大基本阶段,人类语言的使用使媒介权力得以附庸出现,印刷和电子媒介阶段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媒介权力,而到了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有分化和弱化的趋势。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媒介权力的变迁,有利于更好认识和利用媒介来权衡媒介权力,媒介权力也将最终回归公众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让许多传统媒体倍感压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广播媒介或者说音频媒介却在不断回暖。本文通过分析广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寻找广播媒介新的生机和应该把握的基本角色和定位。  相似文献   

15.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马佳 《新闻世界》2011,(6):172-173
央视一年一度的"3·15"维权晚会等众多媒介活动作为大众传媒消费维权的一部分,见证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力量。大众媒介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过程中扮演着维权者、真相报道者、舆论监督者和预警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媒介发展对仪式的影响及媒介仪式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符号和媒介偏向的变迁,探讨仪式和媒介仪式以及他们发挥社会化功能的机制随媒介的变化。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媒介变迁促进了仪式的发展;时间偏向的媒介加强了仪式的历史性;空间偏向的媒介为仪式向媒介仪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广播是转变的起点;同时空间偏向媒介的及时性、扩张性弱化了仪式的历史性和重要性;第三,媒介仪式扩展了仪式的传播空间,加速了仪式世俗化、观众和表演者的分离、仪式主题变异以及受众对仪式价值的评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媒介改革的推进在打破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增加了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媒介的形态开始多元化,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这些媒介随即将进行融合。狭义的媒介融合,单指对不同形态的媒介进行融合,而从广泛的范围来谈媒介融合,它还指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它会带来一把双刃剑,中国媒介的融合势必会给媒介行业和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自此本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如今已进入电子媒介时代,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并对人自身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却面临被媒介异化的窘境。为了实现人自身向更高层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媒介与人也必然要实现和谐共处以求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