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9,(6):66-66
相对于以节目内容区分的专业化广播,类型化广播是按照类型人群的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进行格式化节目编排,实现多频率的交叉覆盖,是中国广播在专业化广播发展基础上的市场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各种节目形式、栏目的出现,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在节目中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人们在收听、收看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把播音员的声音作为对节目喜好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反映了一个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认知度、认同度。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并以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对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也面临着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年轻化、音乐节目多样化等挑战,并陷入了生存和发展困境。为此,应通过革新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等方式,化解广播音乐节目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赵兰  王萍 《视听纵横》2001,(4):86-87
主持人节目是广播改革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主持人节目已经日趋成熟。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像明星一样引入注目。然而在人们快节奏、多变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下,主持人节目能否适应受众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变化?主持人在节目中怎样进行角色转换?怎样使主持人节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怎样使节目主持人风采常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受众的收听欲望和节目的效果。笔认为,节目主持人只有在主持节目的长期实践中,不断使个性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下面就有关主持人个性形象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使得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1年5月正式开办的名牌节目《阅读和欣赏》,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个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名”,即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  相似文献   

6.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柳芳 《新闻前哨》2007,(2):88-90
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从属概念。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狭义的网络广播就是通过网络进行广播,这是一种流媒体技术,通过在因特网站点建立广播服务器,运行节日播送软件,将节目内容广播出去,访问运用计算机接收软件,访问节目运行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目前,网络广播收听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直播和点播。本从狭义的网络广播说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午夜拍案惊奇》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一档创新型的小说连播节目,以恐怖悬疑类型小说为内容在午夜档播出,自1999年开播以后,在北京的广播市场异军突起,深受青少年听众的追捧,收听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列。同时,作为广播栏目,《午夜拍案惊奇》不仅为中国本土原创恐怖类型小说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类型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钱琳琳 《中国广播》2011,(10):65-67
新媒体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平台。相对于传统广播,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广播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文艺类节目,不能回避和排斥新媒体的挑战,而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这个大平台发展壮大自己。本文结合广播文艺类节目的特点和新媒体产业的优势,阐述了二者融合对广播文艺类节目的再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拓展少儿节目的收听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 《记者摇篮》2009,(5):58-58
在电脑网络异军突起,各类媒体纷纷各显神通来吸引更多受众以期待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今天,广播作为传统媒介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发展创新的机遇。收听牢就是硬道理。于是一批贴近性强、可听性高的新节目应运而生,少儿节目等对象性节目受到严重冲击,它们的去留成为广播人研讨的重心。作为少儿节目编辑,笔者在几年的工作中对如何拓展少儿节目收听层面,提高传统节目收听率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钟 《新闻前哨》2002,(4):32-33
所谓变广播为窄播,就是在过去广播综合台的基础上,把经济、文艺、交通、医疗、教育、体育等专题节目分离出来,建立专业频道,然后再进行精心打造,使五花八门内容综合性很强的电台节目,逐步改变为内容上各有侧重,形式上生动活泼的节目。这样,广播受众也自然分成了一个个各有侧重的收听群体,收听各专业频道的各类节目。  相似文献   

12.
论浅听时代如何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燕 《中国广播》2014,(11):54-5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受众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浅阅读时代,具体到广播领域就是浅听时代,人们不再专注、完整地收听一期节目,而是在碎片化收听的状态下拥有了更多参与、分享内容的意愿和更为强烈的互动需求。广播人需要研究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收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让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社教节目在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广播社教节目这种精神上的生活也应该有所提升,变得丰富多彩.把新媒体与广播社教节目有效融合,探索全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大众展示一个科学的、健康的、人性化的广播社教节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合作,新媒体可以对广播社教节目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广播社教节目可以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并且与新媒体有效地合作,为寻找到立足根本做出努力.本文围绕"广播社教节目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发展"这个话题,分层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蔡静 《声屏世界》2004,(3):34-35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运用有声语言是广播的主要宣传手段,作为专业化的交通广播也不例外.交通广播主要面向开车人和乘车人,他们都在移动中收听节目,根据这样的特点,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交通特色节目时怎样塑造声音形象,怎样进行语言表达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收听环境和收听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比较多,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闻广播电视体系。不过最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让节目的编排更加多样化。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节目编排的多样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接收设备的多样化丰富了听众的收听方式和参与方式,互联网成为广播信息传播新的重要载体。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承担如下新职责: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样式和内容,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听众忠诚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主持人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情感热线节目是目前广播收听市场上的一大亮点。据黑龙江广播的收听调查,情感热线节目占有巨大收听份额,除了著名的《叶文有话要说》、《午夜倾情》外,FM94.6的《心事了无痕》、FM98.4的《刚好18点》等新兴情感热线节目也很热播,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有的节目甚至成就了收听之最——据央视索福瑞的收听率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叶文有话要说》创造了广播收听史上24%的收听奇迹,雄踞黑龙江广播频率的收听之首;  相似文献   

18.
广播健康热线节目的主持风格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敏 《声屏世界》2006,(11):42-43
以导医为宗旨的广播健康热线节目,不仅要保证收听质量高,又面临着收听群较窄的现实,实际上也将健康节目主持人推到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主持人能不能掌握足够的健康医疗知识?能不能为正在求医问药的患者明确地指引方向?即使主持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语言会不会艰涩难懂?主持人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或许,这也是专业化节目中主持人安身立命的困境。如何主持好健康节目,使之真正服务于广大听众乃至广大患者?下面就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直通车》节目为例,谈谈广播热线类健康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及主持风格技巧。专业知识与角色综合毫无疑问,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各种手机微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广播的传播优势也已不再明显。从过去的在收音机旁听广播,发展到坐在电脑前听广播,到如今的拿着手机点广播,随之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听节目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半径及关注范围的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20.
刘英 《新闻传播》2010,(1):83-83
近几年,广播情感类节目大受欢迎,而且节目播出时间不断前移,由以往午夜谈话节目的悄悄诉说,转为下班高峰期人们的共同收听和评论,表现出受众对于内心情感的强烈释放的群体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