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在唐代的阐释史呈现出多元取向:李善和五臣开创了后世<古诗十九首>研究的释"词、典"和释"义"两大模式,皎然则在其诗歌意境理论当中给予<古诗十九首>很高评价,而其他的批评家则各取所需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品评阐释.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词两首>是人教版新选课文,仅就有关问题简答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1.怎样理解<忆江南>这一标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源于民歌.  相似文献   

4.
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最早见诸1979年第4期的<诗刊>上.从那以来,人们就一直把它作为一首爱情诗而倍加喜爱.上个世纪末,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选入高中语文教材(2003年版编在第一册),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它定位为"爱情诗".事隔多年,诗人突然宣称这是一首和恋爱毫无关系的诗歌,2005年第9期<中学语文教学>刊登的洪贺廷老师的<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一文,据此提出不应把<致橡树>看成是一首爱情诗,并批评人教版教材把它说成爱情诗是不妥当的.那么,<致橡树>究竟是不是爱情诗?又为什么是爱情诗?人教版教材的说法是否妥当?我想,这是涉及到文学作品阅读规律、范式以及教材编写原则的问题,因此,思虑再三,不揣浅陋,把自己的一些感想说出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古今中外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官修丛书.由于乾隆在编纂的过程中进行大规模的禁毁、抽改底本,使得<四库全书>在保存文化遗产和利用价值上都有些缺憾.能否因此就称<四库全书>为"功魁罪首",让其编纂的史实及现在专家学者的评说来证实,乾隆和<四库全书>的编纂者才是真正的"功魁罪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汉乐府及之前文人五言诗的比较,力图从五言诗的诗体结构与语言自然质朴、节奏重复变化、比兴巧妙运用、抒情直率深婉的关系中,对<古诗十九首>以上的这些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证实<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的称谓不仅在其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名副其实,在对于五言诗的诗体结构的纯熟运用上也是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7.
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作于他徙居西北山期间,该诗受到陶渊明的<拟挽歌辞>的影响,但同<拟挽歌辞>相比较,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体现了诗人"忍辱求生"的生命意识和乱世修史的复明隐衷,其亡国遗民的精神追求感人至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岱的诗歌必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莉 《文教资料》2008,(28):14-16
<唐诗合选>与<唐诗三百首>是清代相近时期的两种不同唐诗选本,通过比较这两本书选编的形式、内容、选录作者及选编之宗旨和目的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特别是文人对唐诗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锡厚 《家教指南》2006,(1):91-101
本文主要就<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S.1494辑录拟题<咏卧轮禅师看心法四首>未允之处,补充S.0646、P.2885、P.3018等校本,一一重校并增补<菩提达摩论>附诗7首.又据敦煌原卷影本为<菩提达摩论>定名,并修正诸家目录之讹误.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在这个著名的"水上之城"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不少作曲家都涉足了这种体裁的音乐创作,使得船歌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浪漫抒情曲.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3首威尼斯船歌及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都是较为著名,流传较广的.本文拟比较分析这4首船歌,从而归纳整理出这种体裁在写法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里盖蒂<三首婚礼舞曲>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里盖蒂早期音乐创作的和声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把审视的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从男性转向女性,着力塑造了思妇这一独特的审美形象.作者借助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丰富敏锐的内心情感世界,充分彰显了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孤独忧伤的人生体验与精神苦闷.<古诗十九首>作为拟女性写作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为日后文人拟女性写作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意象的选取与组合都有独到之处:在意象选取上,背离了汉代文学追求恢宏昂扬的巨丽之美的艺术追求,把目光转向真切的现实,并多融入时空观念;在意象组合上,对喻、寄托、点缀三种组合方式对后代诗作多有启发,唐律诗意象经营的诸多手法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借鉴<古诗十九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的诗学除受家学熏陶外,亦受到师承的影响,尤其是其论诗代表作<论诗三十首>,其中若干诗篇是受师承影响而作.元好问从游的名师如王中立、路铎、郝天挺、赵秉文和王若虚等人,都是一代名儒,对元好问的诗学观及人生观,有所涵育和启发.文章探析了<论诗三十首>与其师承关系,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最大的特点是用音乐描写画面、渲染气氛,在诗境的引发下产生相应的乐境,用音乐去揭示诗人的内心情感.文章从诗和乐的角度,分析了<唐诗三首>诗乐结合、浑然一体的音乐形象,力求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揭示其创新之处,探求中国音乐与传统文化精髓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它们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研究之后,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  相似文献   

17.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自在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诗十九首>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人的觉醒、文学审美属性的自觉追求和文体的自觉性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Ⅸ古诗十九首>所显现的文学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Lakoff & Johnson对转喻分类的基础上,以<唐诗三百首>和<英美诗歌选读>为语料,探讨英汉诗歌中转喻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揭示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行路难>三首是李白在失意、愤懑的情绪中,在或去或留的踌躇时写下的忧愤之作,作品大气磅礴,意象丰满,在跌宕起伏中显现诗人高昂不屈的伟岸人格,本文在对<行路难>三首做一细致文本解读的同时,探析诗人所经历的痛苦又伟大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20.
舒越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04-106
胡震亨、冯浩、程梦星等对李商隐<碧城三首>的解释较为可取,但仍有不妥之处.同时他们对诗中微妙的旨意未有论述.本文对这两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