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家燕 《生活教育》2012,(14):53-55
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审美主体、绘本是审美对象。绘本蕴涵丰富的审美因素,包括语言美、图画美、意蕴美。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借助绘本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呢?根本的办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认识课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美的形态,运用课文中各种具体的美的形态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反作用于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理解力和评鉴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语课有着质的统一性。在阅读教学中,把美学的内容融入其中是顺理成章之事。通过阅读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建构完善的语审美心理结构,并使学生在热爱祖国语言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能够发现美、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呢?笔认为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蔡定松 《考试周刊》2011,(67):4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试探,尤其是在教《五彩池》一文的语言中力求让学生自始至终能够感到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五彩池》教学过程中要将美的语言读出来。讲出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美渗透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表达技巧等,从本质上说是理解美和表达美。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本身的美,都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能力、审美素质,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应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  相似文献   

10.
刘丽霞 《考试周刊》2013,(10):31-31
<正>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能力的教育。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定为教学目的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是以品读赏析和体味感受作品为主的形象性与情境性的教学,对作品的欣赏是一种美的认识过程,它始终伴随着对活生生的形象的情感反应及理性思维对作品的审美评价。对此,笔者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灵动最丰富最美好的内容,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构建出的美,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学科中阅读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因此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扶发幽微,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4.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樊怡 《时代教育》2007,(10Z):92-92
数学审美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鉴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能力。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数学美感的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就是以美的规律来规范和优化语言实践行为,要求教师遵循教学审美化原则,运用审美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促进其审美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本文充分肯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徐学松 《教师》2010,(30):83-83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在现实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阅读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当然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在生活中美是处处存在的,只不过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打开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本文就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基于味象审美理论,希望建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健全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阅读教学平台。审美性是这个模式的核心,因此必须创设利于文本阅读教学的游戏冲动审美状态,从而可以消解身心二.元.实现审美化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和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人的素质中是十分重要的成分。通过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是个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探索的问题。数学审美能力有感受、鉴赏和创造3个层次.数学教学中,应着重挖掘数学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的素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可以利用数学的结构美、奇巧美、语言美等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抓住学生思维的点滴火花,以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结构、意境,都是美的结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美,反复诵读体验美,入情悟理鉴赏美,以理导行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