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降云 《教育评论》2005,(5):99-10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翻译、写作和教育活动,极力批判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而,有“日本伏尔泰”、“近代教育之父”之称。他提出的“教育即发育”,“教育即培养具有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驰骋半个世纪。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是中国封建官僚主义与西方思潮撞击下一个悲哀的产物,却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外交近代化道路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近代史上罕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于 186 8年创办庆应义塾 ,教授“洋学” ,传播西方文明。他的近代教育实践的开始也正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福泽谕吉的近代教育理念与日本迅速完成教育近代化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完成军事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学习西方军事教育,即模仿西方国家建立专门的军事人才培养机构——军校,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军事教育体系。近代日本陆军学校在明治时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点。此后日本陆军学校教育在大正、昭和时期虽然教育形式、人员构成等方面有所调整,但整体上未能突破明治时期所确立的形制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严母教子     
是年夏,吾学已甚倦,便求母曰:“吾学久矣,可容吾歇少顷?”然母不从,迫吾学。吾思之:焉能不学,而母从之?即而,吾思出,便诳母约:“吾全身痛,恐患疾,故不能学也。”母急,便从之。  相似文献   

6.
薛风祚是明末清初中西科学会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天文学和数学等领域的成就颇受世人瞩目,以至被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他生平交游广泛,学术承传多家。他少受传统儒学教育,却能以科学探索弥补其空虚;他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却能“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他继承和发展着徐光启等人较为开明的思想,会通中西,以中化西。他的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使自己的科学研究具有了走向近代科学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所著《德国学校论略》是鸦片战争后比较系统地论述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它全面地介绍了德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其中以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为中轴,然后围这一中轴又分别介绍了各类中等技术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8.
兰学,即荷兰之学的略称,是江户时代日本通过荷兰人及荷兰语吸收、研究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学问。作为锁国期间唯一汲取西方文化的渠道,兰学对日本近代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发生过不小的影响。研究兰学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日本近代社会的进程,认识明治维新发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本文试就兰学对日本近代思想界的影响,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9.
日本最早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是私塾。德川幕末期,一些儒学者或洋学者在私宅设立高等专门教育机构,其教育内容大多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设立的专门学校,很多就是在私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治政府初期提倡“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全面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当时,许多开明的学者以及赴日本的西方传教士相继创办了法律、语言、医学专门学校传授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到1872年,日本共有9所私立专门学校。1877年4月12日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学校课程的特点日本教育同大多数西方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日本学校的课程的多样性。西方国家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局限于学术科目,而日本学校的课程则包括三个方面:学术科目、德育和专门活动。欧洲教育以往奉行的一般原则是“在学校学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出现了新局面,其中一共同之处即都开始派员赴海外留学。说起来中国人到欧美学习并不晚于日本,早在1847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留西学人容闳即赴美,并在以后著成《西学东渐记》,而日本幕府正式派遣留学人员则是在1862年(此前某些强藩也曾派人赴海外学习)。当然,当时容闳之留学尚属私人性质,并非“公派”,但已开启近代中国人到西方求学之风。1866年,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西欧学校教育为主要内容著  相似文献   

12.
自1903年以后章太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逐渐从自然科学知识转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在IAn年东走日本后,他对西方近代的哲学、近代社会学和近代政治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方近代的哲学家中,康德的哲学思想对章太炎影响最大。章太炎在论及“种子”之说时,他所用的“种子”或“原型观念”等概念与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和“知性的纯粹概念纯粹范畴”是完全一致的,从认识论而言都是一种唯心论的先验论。章太炎欣赏康德关于‘迫在之物”的诠释,他认为‘惊德见及物如,几与佛说真如等矣。”①康德以‘怕在之物”为万…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江户时代的教育思想及其近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日本江户时代教育思想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于明治近代日本教育的双重影响。作者认为,江户时代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受制于封建的官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统治,酝酿了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它所包含的颇具近代色彩的教育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大力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促进明治近代日本教育迅速进步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模仿西方的系统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徒袭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之皮毛,力图将中国近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设防于纲常之屏障中,他那“永不悖经义”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阻碍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中国学,是指在近代文化运动中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独立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近代性研究,它并不是明治时代之前的传统的“汉学”的自然的衍生.由于构成近代中国学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础与传统“汉学”已经有了重大的差异,尽管它们都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门近代性的学术,它在学术观念与方法论上,都与“汉学”不同,有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实际上,日本近代中国学与传统“汉学”之间,是以前者否定后者的形式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一、顺应世界教育潮流世界教育潮流,即世界教育历史发展之基本态势。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教育都遵循和选择适合各民族特性的独特的教育发展道路,但同时又都十分注意吸收他国教育经验为本国教育发展之借鉴,注意不同国家教育的“融合”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界潮流。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美国对德国教育经验的借鉴,日本对西方教育成就的学习,而且在近现代中外教育交流中也同样得到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国门洞开后 ,大批外国人来华。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很关注 ,并对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评价 ,对中国的新教育提出了可供采择的意见和建议。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仁、孝、忠”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和日本人看待中西关系有三种情况 :吸纳、舍弃、融合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们认识到,近代落后挨打的症结不仅仅是“技艺”落后,更重要的是政体不行。鸦片战争以后的教育虽经过西语、西艺教育的变革阶段,但数十年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于是,以学习西方政法为主导的西政教育思想产生了,并取代了原来占主要地位的以学西方科技为主导的西艺教育思想。西政教育思想既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维新运动中政治改革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有二: 第一,“以政学为主义”成为教育宗旨 维新教育思想家一改往日以“八股取士”为目的之教育宗旨,而提出了“以政学…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西学东渐时,西方近代科学中的“电”概念传入中国对译为中文,首先传入的是“电气技术”,随后才有“电气科学”著作被译介为汉语。而囿于传统中西知识体系的隔膜,中国学者无法细分“科学”与“技术”之间差异,将所有关涉“电气”的知识一概以“电学”命名归集,由此便出现了新兴的“专门学”——“电学”。随着各种“电气技术”广泛应用,相关的物理学教育制度的确立,“电气科学”著作也被更多的晚清士子所研读并深入思考,中国历史上有无“电学”成为考据的命题,由此开启了“电学史”在中国的历史书写过程,一直延续到“科技史”学科的建立,中国“科技史家”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电学史编史过程。整个电学史在中国的历史书写历程也展现了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物理学知识本土化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杨慧 《现代教育科学》2003,(3):13-15,24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率先偶办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和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并形成独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女子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国人对女子教育的自觉重视和自发努力,才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