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案例资料 王某,男,30岁.2010-02-22日13时许被他人持刀砍伤胸背部,伤后即至医院救治.入院查体:T:36.0℃,P:97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神志朦胧,左胸壁腋中线第七肋间见一约4cm长斜行伤口,沿胸壁向上潜行,可见鲜红色血液自伤口流出;左背部第2肋间肩胛下角处可见一长约3cm斜行伤口,穿过肩胛骨直达胸腔,流血明显,随呼吸有血性气泡形成.呼吸运动右侧较左侧明显增强,左肩及左胸部可扪及皮下捻发感,左肺呼吸音未闻及,右肺呼吸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5岁,因腹部刀外伤脾破裂行吻合术,术后7d伤口感染于2009-06-15日来我院门诊换药室换药治疗.伤口位于右腹上区,竖切口,长约10cm,伤口周缘红肿、皮下空洞、有大量黄色分泌物伴恶臭;患者呈贫血貌,T:36.7℃,其它生命体征平稳.既往史:HIV感染者,有吸毒史.  相似文献   

3.
硬膜下张力性气颅,尤其大量积气者临床上较罕见,我们采用锥颅闭式引流术治疗两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23岁,以车玻璃刺伤左额部10天,头痛、头晕来诊,查体左额窦部有0.8cm长的伤口,已缝合,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CT扫描发现“双额部颅内积气” 积气量约120ml,左额窦前后壁下完整,住院后当即在床旁局麻下行左额部锥颅闭式引流术,术后3天积气明显减少,术后22天积气全部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主诉,食管异物(esophageal foreign body,EFB)的摄入是导致胸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能引起一系列危及生命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一例病例:一名67岁的中国女性因胸痛入住当地医院,因患者两年前曾有心肌梗死病史,当地医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对症治疗,然而患者的症状始终不缓解且出现发热,转至我院后行胸部CT提示食管异物伴食管穿孔。患者紧急接受了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取出一根长约3 cm的鸭骨头。考虑到中国有着多元的饮食文化,许多中国人习惯啃食鸡骨、鸭骨和猪骨,这会大大增加成人食管异物摄入的风险。本病例旨在提高急诊医师对于食管异物引发胸痛的意识,并提示了通过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可以大大降低食管溃疡、食管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对感染性伤口采用常规治疗,辅之以红外线直接照射创面,可加速伤口的愈合,防止新鲜肉芽产生水肿。 一、典型病例 例1:患者陈××,女,20岁,大学生。1994年10月因跑步不慎右膝破,创面约3×2×1cm,当时在乡村医院就诊,给予清创包扎,未缝合。第三天回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儿男,2岁。主因有耳自幼间断流脓伴右耳后流脓二月而入院。查体:右外耳道内有脓液,拭净后见鼓膜标志不清,充血,后下象限有一小穿孔;耳后皮肤原切口处有肉芽增生,脓液流出。乳突许氏位照相示:右乳突,中、外耳孔显示致密。诊断为右慢性中耳乳突炎并耳后瘘管形成。查体无手术禁忌症,基础麻醉下行右乳突探查术。于右耳后行4cm长梭形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及肉芽,见乳突骨质破坏,腔内有一3cm×2cm大小的胆脂瘤,确诊为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型)。取  相似文献   

7.
对多脏器滑动性股疝致不全性肠梗阻反复发作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52岁.因腹部胀痛伴呕吐、肛门停止排便5 d于2011-01-05收入我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曾在当地医院行6 d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既往有便秘、开腹阑尾切除及输卵管结扎手术史.体检:营养良好,体型较胖.腹部较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腹肌较紧张,未扪及包块.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8.
1案情摘要 伤者刘某,男,58岁,因发生矛盾被他人用拳击伤左眼,伤后20min在当地医院检查见:左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伴头痛,视力下降。一周后,伤者出现头痛、头晕、夜不能睡眠,左眼看不清,即到眼科医院查:视力右眼0.8,左眼面前手动,眼压右眼5.5/4—2.74kPa,左眼15/3—10.9kPa,左眼睑球结膜充血,前房浅,瞳孔散大约6cm,对光反射迟钝,由于门诊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3d后入眼科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0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颈总动脉瘤,行颈总动脉瘤切除硅胶管外转流下大隐静脉移植术,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67岁 发现右颈部肿块迅速增大伴同侧头面部疼痛进行性声音嘶哑两月余,无外伤史。检查:右颈动脉三角和胸锁乳突肌区上部肿块12×8×10cm大小,呈博动性,听诊闻及血流杂音,霍纳氏综合征阳性。颈总动脉造影提示:右颈总动脉瘤于1990年3月5日在全麻下行颈总动脉瘤切除硅胶管外转流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经28天护理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对 4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均行浅静脉加交通支静脉手术 ,其中 38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 ;2例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行肌攀成形术 ;2 2例溃疡面大于 1 .5×1 .5cm者同时行自体中厚皮片移植术 ,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第四天开始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并下床锻炼 .2 2例植皮者术后 2周拆线出院 ,植皮全部存活 ,溃疡愈合时间较未植皮者缩短 .全部病例都做到随访 ,随访时间 4- 1 6月 ,无 1例复发 .研究结果表明 ,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人 ,要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腓肠肌泵功能衰退同时进行治疗 ,并加强溃疡面的处理 ,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Castleman病伴副肿瘤性天疱疮误诊为白塞病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7岁.因口腔糜烂1 a、龟头糜烂3个月、气急1周于2008-01-24入院.患者于1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黏膜糜烂破溃,多位于颊、舌缘、唇等处,成批出现,大小不一,伴疼痛,平均每月2~3次,在上海某医院口腔科具体诊治不详,效果不明显,2007-06在南京某口腔医院行口腔黏膜活检,考虑天疱疮可能,2007-07在南京某医院行腹部B超及CT发现盆腔占位,在泌尿外科行盆腔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Castleman病(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透明血管型".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支气瘘为食道贲门癌术后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我们发现,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诊断贲门癌,在全麻下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可,术后七天拆线,刀口一期愈合。术后第9天进全流食,无呛咳、腹部不适。术后第十四天出现高热伴寒颤、胸痛、咳嗽、咳痰,痰液为脓性,进食后呛咳。经口服稀钡食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1 病情摘要 伤者,男,18岁,某在校学生.2002年8月14日被他人用拳脚击伤右腰背部,当时感憋胀、疼痛,活动受限,伤后即送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上级包膜下可见6.2×6.2cm类园形高密度影,右肾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致肾影失去正常形态;左肾盂旁可见1.8cm大小之园形低密度影.诊断:右肾包膜下血肿,包膜下积液,左肾肾盂旁囊肿;专科查体:双季肋角不对称,右侧略饱满,局部青紫肿胀,叩压痛,沿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遂转入上级医院泌尿外科经卧床抗炎等治疗28d症状好转出院.诊断:1、右肾肾周血肿,不除外包膜下及肾内血肿.2、左肾肾盂旁囊肿.2002年10月8日复查CT示:右肾区相当中上极部位有9cm×7.5cm×11cm大小囊状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楚,与前血肿大小一致,肝脏及右肾不同程度受压,右肾形态略有改变;左肾盂旁可见约2cm×2cm囊状低密度影,右肾填加影消失.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0岁,上环九年,因月经不调欲行取环术。本次月经干净后六天,前来我院取环,术中感觉环位下移,且环钩拉环取出困难,行超声探查。超声表现为前位子宫,大小为9.4×6.3×4.8cm,前壁肌层厚1.4cm,后壁肌层厚约2.5cm,宫内见一断裂节育器回声,上端距子宫外口约4.4cm,下端距外口约3.1cm,中间段长约5.2cm,呈“弧形”嵌入子宫后壁肌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食管吻合口狭窄的价值,探讨扩张技术要点.方法:52例患者术前全部行食管镜检查除外吻合口肿瘤复发,50例行食管造影明确狭窄的位置,操作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单次球囊逐级加压时间10min,间歇扩张4次.结果:52例患者共行70次球囊扩张术,1次者39例,2次者8例,3次者5例;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以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46例吞咽困难完全解除或长期缓解,4例短期复发且多次扩张效果不佳,2例误诊术中改行营养管植入.结论:X线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安全性好、易于掌握、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1 案例介绍 例1,女,33岁,聋哑人,因犯罪后被羁押于看守所内.某日在监室内突然出现躁动,大叫,心率快,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2日后尸检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鼻唇沟处有散在表皮剥脱,最大为0.2cm×0.2cm;右上臂外侧有一14cm×13cm皮下出血,呈青紫色,边缘呈浅黄绿色,双腕关节处有弧形皮下出血,左手背第二掌指关节处有一长3cm创口,已缝合,甲床青紫;双下肢散在小片状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9岁。因右颌下区无痛性肿物2个月住院。缘于2个月前洗脸时无意中发现有颌下区长一蚕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其它不适,经消炎治疗后未见缩小。查体:右颌下区肿物隆起.表皮无充血,无破溃。肿物圆形,大小约3.0cm×3.0cm×3.0cm,表面光滑,质中等硬,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脾不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来引出。入院后经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后,在局麻下行右颌下腺及肿物摘除术。术后给予肌注青霉素治疗,术后第七日拆除缝线,切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 切除后肿物呈灰红色,光滑,包膜完整,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对颈椎病患者行颈硬膜外注入镇痛液进行除痛治疗。在行第7次硬膜外操作时,因不慎刺破蛛网膜,有大量脑脊液流出,当即退针至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并注入镇痛液8ml时,因镇痛液漏入蛛网膜下腔,出现短时间脊髓型中枢抑制。经及时抢救复苏,未产生不良后果。随访半年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我院对43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行鼓膜烧灼贴补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共43例(44耳),男29例,女14例。年龄:6~16岁12例,17~35岁31例。致伤原因:打架手掌击耳部致气压性损伤鼓膜穿孔26耳,异物刺伤穿孔12耳,头颅外伤合并鼓膜穿孔原因不明2耳。伤后就诊时间:1~7d30例,8~30d9例,1~3个月4例。治疗结果及随访:1次烧灼贴补穿孔愈合39耳,2次烧灼贴补穿孔仍未愈合1耳,经住院内置法软骨膜修补术治愈。随访:1~5年继发穿孔1耳。1.2 治疗方法就诊时患耳干燥有血痂者,清除血痂后仔细检查鼓室内无异物存留。以1%地卡因棉片行局部表麻。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