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及变化 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飞速发展,阅读需求日趋多样化,传统纸质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已初步形成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社在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转企改制的同时,着手实施业务结构的转型,逐步实现由纸介质出版为主向纸介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共存共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孙博文 《出版广角》2015,(10):52-53
我国已迈入数字化时代,当今的数字化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出版严重冲击着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并凭借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出版领域.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接着论述数字出版的经济特点,最后分析数字出版对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数字出版产业面临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影响下,传统的出版业态、出版者角色、出版内容、出版技术、出版物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以及产业资源、阅读市场、赢利模式等,也在不断适应着现实要求.我们已经看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已成为目前出版业的趋势和走向.大力发展新兴数字出版产业,带动传统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国际出版业的共识.笔者认为,我国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有以下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人看来,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风起云涌的变革,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的大行其道,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在数字出版热的背后,对数字出版观念的转变、与传统出版的技术融合、体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及其政策法律的支撑方面认真地审视和思考,发现我国的数字出版业还不够成熟,它的繁荣有序发展还需要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娟 《东南传播》2013,(7):58-59
近年来,传统出版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营滑坡的迹象,然而新兴的数字出版业则发展迅猛.面对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主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图书数字出版的变革必然带来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发展,图书贸易产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交易方式等相对于传统出版贸易必然发生质的变化.本文以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分析美国及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中国图书数字出版贸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下,每一个敏感的出版人,无一不在时时感受着出版转型的压力.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地不断地重新划分着原有的出版疆界.由数字技术所推动,传统出版的内容整合、载体形式、复制技术、传播方式、市场定位、盈利模式、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等,均在不同程度地逼迫出版人改变自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信通讯技术不断地深入普及,引发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在这一技术浪潮下,传统出版业并非简单地宣告印刷时代结束、数字时代开启,而是伴随着一个纸质和电子、印刷与数字共生的过渡期.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复杂冲突、博弈共生,考验着出版人的商业洞察力、战略决断力和技术行动力,对整个行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数字时代的内容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流程中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线已经消失,用技术属性定义的数字出版概念难以准确表述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新型出版业态.本文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出版的区别,分析数字时代内容出版的本质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主要形态,诠释数字内容出版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最具发展潜力的数字出版正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数字鸿沟涉及的是信息平等和社会公正.面对数字资源获取维度不平衡引发的“信息鸿沟”,数字化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以及数字技术增长导致的数字思维分化鸿沟,数字出版必须坚持数字技术利益分配上的公平正义原则,扩大数字出版物的共享尺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加强数字技术协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数字挑战转化为数字机遇.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15家民族出版社关于数字出版的技术理念以及民族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问题,指出我国民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中存在着软件短板、人才瓶颈、平台建设不符合民族出版需求等诸多不足,认为各民族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理念差异较大,理念制约数字出版实践发展的现象十分明显.基于调研结果与理论分析,从外部制度创新、技术攻关和公共服务3个层面提出民族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对策,即在合理范围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先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问题,以及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民族数字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面临着挑战,人们对数字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法律层面、产业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应积极调整和应对,以适应新形势下版权保护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技术研究领域的成熟与深化,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迅猛.但是,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侵权行为泛滥、版权所有者维权困难以及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的问题.对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可知当前相关配套法律不完善、公众对数字版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技术保障不到位是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数字版权进行研究,文章提出,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出台专门针对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在意识层面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在技术层面积极推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图书出版业迈进了数字时代,出版的各个环节都发生着变化.数字技术动摇了传统图书出版经营的根基,它从根本上改变着图书经营方式,而且这种改变势在必行,不可逆转.营销是图书经营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数字化脚步,它也将逐步从以传统方式为主过渡到以网络营销为主.  相似文献   

14.
魏玉山 《出版广角》2013,(23):17-19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虽然没有改变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的本质属性,但是却改变着出版工作的流程,改变着出版产品间的界限,改变着出版服务模式与阅读方式,也改变着对出版的理解与认识。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用在数字出版领域也恰如其分。虽然数字出版一词使用已逾10年,但是就其内涵与外延仍然没有形成共识,甚至有的人把数字出版看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这是许多新生产业发展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语义出版的概念与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社会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方式,推动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演进.作为数字出版的高级形态,语义出版伴随着语义技术的发展首先在STM出版领域浮现,并逐渐向大众出版领域扩散.本文总结了语义出版的形式,分析了语义出版的特征、意义及其发展障碍,最后对语义出版这种新型出版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我国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模式依然存在的制约着期刊出版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产业链上各主体的数字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不对称、角色定位不准确.根据万方数据数字出版的实践,结合我国出版现状提出了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构想.该模式以信息服务商服务方式的转变为基础,首先根据产业链上各主体的特点调整了其定位,其次打通了各主体间信息交流的通道,最后架构了新的商业模式.文章还介绍了万方数据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姚翠薇 《出版广角》2015,(11):50-51
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当前传统教育出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教育出版面临着转型.本文以传统教育出版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了慕课对我国传统教育数字化出版转型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3次技术革命:一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二是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三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伴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版业经历了从桌面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游戏出版到手机出版等不同的阶段和形式。可以说,目前出版业已成为应用数字技术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茂林 《编辑之友》2010,(11):65-66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数字出版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全球出版业的热点.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出版业不论是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研究还是数字出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粗剪,是在美国出版业新近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本文对其作一个粗浅的介绍,供我国开展数字出版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格式的困惑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内容产品的格式层出不穷,对于开展数字出版工作具体业务的传统出版机构而言会面临很多困惑,困惑于哪些才是核心要存储的格式;困惑于当有新的技术产生,以前数字内容产品存储的格式未来无法应用怎么办;困惑于格式是否有通行的标准满足于未来应用的拓展等等.数字内容产品格式的选择问题犹如悬在数字出版工作之上的"达摩斯之剑"一直困扰着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