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今后五年出版业走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出版业要适应进入小康社会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的文化需求,要适应飞速发展的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诸如教材改革等等的国家政策调整;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中国出版业要与时俱进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国内外出版业进入国内分销市场的严峻现实,并不得不同时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国的出版业在审视自我与放眼周边环境后,在未来的五年内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这样才有可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本文拟从中国出版业在转型期内的发展趋势着眼,从出版方式、产品型态、市场格局、产业结构、出版资源五个方面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2.
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隆重推出。文化盛事,业界振奋,举国关注。 乘着徐徐春风。我刊邀请部分获奖的优秀出版人畅谈其经验和感受,以资业界同仁分享喜悦,分享经验,启迪智慧,携手共进。 硕果累累,业绩骄人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领军人物。此项殊荣,他们名至实归,当之无愧。昨天,他们用自己的执著、忠诚和勤奋,为社会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出版物。打造了一个个行业品牌;今天,他们又以同样的热情和真诚,为业界同仁奉献了他们宝贵的出版经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道出了他们作为出版人的追求、责任、自豪和忧虑,也为出版人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字字珠玑,句句情真。 作为业界的一员,我们感谢他们的肺腑之言和倾囊相投;作为本刊组稿编辑。深谢他们的支持,电话中几句匆忙、简短的期待、相约,电话下一份份完满、准时的“答卷”,令我喜出望外,肃然起敬。这不仅是“答卷”以外的收获,也不仅仅是刊物本身和编者的收获。由于部分获奖人员工作繁忙,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的联系方式,此次只能留作遗憾了。 以下获奖感言排列,按获奖者的姓氏笔画为序。  相似文献   
3.
耿相新 《出版科学》2018,26(1):9-13
#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文明是由各种不同肤色的族群共同创造的。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历史时段里,黄肤色的中国人,自豪地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并以无与伦比的骄人成就一直引领着世界出版业向前进步。然而,令人遗憾、令人羞愧的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催生却是来自白肤色的西方,在我们撰写中国近代出版史时,我们却不得不低下高傲与自豪的头,沉思般地写下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名字———马礼逊。一1834年8月1日,距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还有6年,来自英国的52岁的马礼逊先生在广州辞世。次日晚上,他的儿子马儒翰将他的遗体运到停泊待发的船上,护…  相似文献   
5.
时下,传统的出版面临四大问题,即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性问题、传统出版产业的成熟度问题、传统出版产业赢利模式的单一性问题,以及当代出版产业数字化的价值链问题。  相似文献   
6.
出版的革命     
数字技术引发一系列革命。首先是读者的革命;读者需求的根本性变化直接导致了书籍内容的创造者-作者的革命;在读者与作者的双层变革下,书籍自身也在悄然革命;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也正在改变包括出版在内的商业活动。这一系列革命已经触及出版的本质。未来出版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而是人,是编辑的远见与识见以及编辑的内容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出版史的角度,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两个方面,对按需出版的概念定义与要素构成、实现路径与方式、重点方向与意义进行了思考和归纳,并给出按需出版是出版的本质追求这一观点,以及按需出版时代已经到来而不再是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转向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政策应当倡导:推动三大发展、实现由旧三跨转向新三跨、完善三大体系,以此实现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之所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出版产业化,最中心的目的在于以此为个性案例,深入探讨中国出版产业政策如何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并进一步指导与引导出版产业健康、蓬勃  相似文献   
9.
回眸我国出版改革的20年,图书市场激动人心的繁荣场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是,拨开快速增长的数字,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个时期,也许直到现在,出版界还存在者一些非理性行为,因此,对出版观念、出版结构、管理机制作一理性思考与理性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寻找自己的位置,进而达到理性出版的境界.下面,本文将用对视的方法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0.
耿相新 《编辑之友》2011,(11):15-16
出版"一词的概念与边界在数字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冲击下,正变得模糊与恍然。"出版"一词的原主角——出版社,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怀疑自我的队伍中,未来,我们还能不能大家再一起唱?传统图书出版社的角色与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