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教师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对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尊重家长,与其团结协作。  相似文献   

2.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他认为,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以说,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必备条件,而尊重学生则是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爱”和“尊重”是开启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即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曾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评价的渗透对于教学又是异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几个调皮学生违反纪律,班主任反复对他们批评教育,仍不见效,搞得老师疲惫不堪,甚至对学生大发脾气。我也是这些班主任中的一员,正当为此十分苦恼时,在书籍中我读到了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森的一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生是教育者必备的条件,尊重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改变了我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学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尊重是一种爱,是一种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对学生付出真挚深厚的爱,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  相似文献   

8.
尊重与赏识     
对人格的尊重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相似文献   

9.
花秀荣 《教师》2008,(20):7-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的,儿童的心灵需要教师极大的关心和呵护,教师要用诚挚的情感去呵护他们,用爱的雨露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有爱”,这是我的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而多年以后,在细细的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还有另一半,那就是:爱会使不值变值得。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老师,把你的爱释放给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人文情怀。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就是理解、尊重和信任 有一位教育学专家曾形象地指出: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艾玛逊认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才能相长。  相似文献   

12.
周明 《中国德育》2006,1(9):79-79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只有用心做,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爱心沐浴学生。在学校测评中,学生对一个班主任这样评价:“我们喜欢他,因为他心中有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对班主任开展工作十分重要。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爱和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会产生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有爱,就意味着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是一泓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活水,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爱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自主发展;包容学生的过失,鼓励其改正错误;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零距离”。  相似文献   

13.
微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美丽彩桥,微笑是激励性评价的金钥匙。每天以微笑迎接学生,不摆架子,更不训斥学生,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家所说:“照亮学校的不是升学率,而是圣洁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博大的爱。”是啊,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浇树浇根,育人育心。”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转变潜能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倾注人文关怀、师爱付出与流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心灵沟通的过程。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永远需要懂得心灵教育的艺术,用阳光般的爱温暖潜能生,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创立平等、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多些人文关怀,让他们从老师、同学身上获取信心、力量和挑战困难的勇气,从失败中站起来,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相似文献   

15.
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许多人常提起“爱”,可“爱”是什么呢?“爱”的本质是“给予”,是无私的奉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6.
"爱生"新说     
众所周知,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热爱学生”的具体内涵而言,许多人却有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现实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好,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种“爱生”的注脚。其实,“爱生”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与关心学生上。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18.
尊重是看到一抹新绿萌发时,由衷的赞美;尊重是看到一只青鸟飞过天空时,会心的微笑;尊重是刻在人们心中金光闪闪的信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尊重学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作为教师,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尊重别人,尊重教师。可是,有时候,是我们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是爱学生的,但是爱并不等于尊重。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说过头的话,从不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做好班主任工作。这里的“爱”即师爱。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爱,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