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就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也能够与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互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提出互动式教学改革方案,希望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讲究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探究、深入思考,引发、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兴趣转化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更  相似文献   

4.
参与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振碧 《教育探索》2005,(11):59-60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盘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萍 《考试周刊》2014,(58):133-133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民主和学生主体意识的科学教学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凸现学生主体,激发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动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明确的目标引导和课堂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将互动教学有效地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通过学习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7.
弹性分组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分小组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差异教学的核心。弹性分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智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合适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弹性分组教学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学生乐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8.
初中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已成为实现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就何为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兴趣能推动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引言、设置悬念、运用诗词、谚语、漫画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体验阅读重在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体悟,我们按"整个阅读过程,无论是课堂流程还是学生思维流程及课堂"对话",都始终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纽带,阅读过程更具自主性、情感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逐渐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应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视学生为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承认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解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运用概念转变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经验,在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发问,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反省,学会自主监控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认知工具与策略;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参与寻找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采用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辅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网络课程的管理系统,Moodle是一个优秀的在线课程开发平台。基于此平台建立的课程具有超课堂的开放性,符合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其中的体验式课程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此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开放的体验环境,以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模拟听证会是真实听证会的预演或再现,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从而模拟政策制定过程的新模式,也是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多次使用的模拟听证会案例,分析了模拟听证会的主要模式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模拟听证会实践教学活动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学科教育》2013,(4):91-96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从杜威的经验观来看,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主动和被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由此给予有机体各种刺激,使有机体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建构经验。观照中国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现,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以此为参照,激励学生也积极地展开自觉的实践和反思,创造自己的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为反思的魅力所吸引,投身于“教学相长”的情境中,这也就是理想的“乐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解释、实验结论的得出等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娱教顾名思义就是把娱乐和教育相结合,是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娱教技术就是实现娱乐教学理念的媒介,其技术性主要体现在把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及乐趣同学习的目的及手段相互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娱教技术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探讨一下如何将娱教技术运用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正在推广实施新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闪光点,强调学生的“亲历性”学习是其区别于传统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旨在让学生得到有益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的有效指导应贯穿始终, 帮助学生亲历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教育部评审和建设高等院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根据中心在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阐述了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实验改革思路、实验教学理念及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等,以期能为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借鉴,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实验探索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With its inherent attributes such as qualitative immediacy, imaginativeness, and embodiment, John Dewey’s concept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makes a difference in moral education, in the ways of empathetic moral perception, moral reasoning, and moral action. If it matters then how can we help students gain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analyzing teacher Ho-Chul Lee’s approach to teaching drawing, called living drawing, this question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aesthetic style of teacher and teaching,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living drawing as an approach promotes aesthetic experiences and how it influences students’ mor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