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目前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两种:原版教材是用钟罩、水槽等装置,燃烧红磷法;现行教材采用广口瓶、烧杯、长导管等装置,燃烧红磷法,如图1所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用红磷燃烧消耗容器中的氧气产生负压,使水进入容器,证明空气中含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章永军 《化学教与学》2011,(7):91-91,93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经常会有误差,有的误差是可以控制,但是有的误差是很难控制的。红磷在燃烧时,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时,燃烧的红磷就会熄灭。利用氧气传感器可以测定,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还有多少。另外燃烧的红磷在容器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消耗氧气的体积也不一定相同,那么把红磷放在哪个位置燃烧时,更有利于消耗氧气呢?本文主要在这几方面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3.
磷及其燃烧产物和水化物都有较大毒性,而且最终都可能被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为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污染问题,我们经过实验探究,最终根据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性质,利用过量氢氧化亚铁吸收一定体积空气中氧气的方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获得了成功.此改进实验具有装置简化、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是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内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此内容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量化认识、探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几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法测定原理是: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利用固体反应物或液体反应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耗去氧气,  相似文献   

5.
氧气的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我国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的氧气的性质实验均是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故实验的药品消耗量较大,占时间较长,同时,硫燃烧会造成污染,给教学带来不便.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倒1 (天津理综卷)磷在氧气中燃烧时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单质磷(P)在3.2g氧气中燃烧王反应物耗尽时可放出xkJ热量。  相似文献   

7.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的入门级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中导管内存在的水的体积无法测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数字化传感技术并将原教材中的耗氧剂进行替换,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初中化学的入门级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中导管内存在的水的体积无法测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数字化传感技术并将原教材中的耗氧剂进行替换,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中应该用一氧化氮气体遇到氧气变为棕色的二氧化氮法检验氧气,而不应该用带火星木条是否重新燃烧检验氧气。因为一氧化氮法远比带火星木条法灵敏准确,而且对混合气体可随意检验。带火星木条法中如果不能重新燃烧,不一定就是没有氧气,很有可能是有氧气,但其含量不足以让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同时带火星木条法对不明成分的气体不能随意操作,因为如果遇到易燃易爆的气体往往会造成突发性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下图所示的是教科书上介绍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其原理是: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充分燃烧,使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态物质,几乎不占瓶内空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水就被压入瓶内,约占1/5体积,而这1/5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空气中的氧气体积.  相似文献   

11.
陈千举 《化学教学》2003,(1):46-46,91
讲空气一节时,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将钟罩放入水槽内的水中,把钟罩内液面以上的容积分成五等分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钟罩内并把塞子塞紧.  相似文献   

12.
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误差较大且污染空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此,利用玻璃瓶、燃烧匙、粗铜丝、蜡烛和烧杯等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巧妙组合,制成了简单易行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实验装置”,不仅使教材中原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课本上的测定方法非常粗略,如果用粗细均匀的大试管作反应器,利用白磷燃烧耗尽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用刻度尺测量有关气体的用量,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由不具备数据处理内容的"半定量"实验成为需要读取、记录、处理数据并可以进行误差分析的真正的定量测定实验.  相似文献   

14.
1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它不仅是验证氧气化学性质的主要组成实验之一,而且在教科书中通过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红热与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特别是该实验现象明显,是中学化学中能让学生形成终生记忆的实验之一。  相似文献   

15.
依据燃烧反应相关知识,对比分析了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并借助数字传感器技术,探究了燃碳法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燃碳法没有燃磷法消耗氧气彻底,并且生成无法吸收的一氧化碳气体。本研究为科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几种实验装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27页【实验2—1】是关于“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在不同的教材版本和教辅资料中有多种设计,主要的装置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几种实验装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27页【实验2—1】是关于“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在不同的教材版本和教辅资料中有多种设计,主要的装置设计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见图1),存在三个问题:①氧气密度比水小——向上,难以与白磷接触,实验成功率低;②自磷在水中游离,与氧气接触的时间很短,燃烧现象短暂;③需氧气量大,现制氧气,费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及微粒间有间隙的实验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体验实验变迁中的方法要素,促使学生认识思维严密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册第27页的实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实验改进原因教科书上所设计的实验是利用红磷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再测出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这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纵观整个教材,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用笔粗略记号均分,这样做误差较大;二是红磷在瓶外加热时,有白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