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建勋 《文教资料》2008,(34):14-16
三毛,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大陆以及海外华人读者眼里最有传奇色彩的知名女作家,一个被无数青少年热爱、迷恋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具有任何的"使命感"和"文以载道".也不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益,但能融于大众.深入读者心中,而且她的创作与她个人生活紧密关联.她曾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在她创作生涯中,三毛不断地认真生活.不断地突出自我.也就不断的自塑形象.让读者体会到生活中的三毛是一个对人生具有乐观积极、至善至美的态度和主张平等自由处世原则去与人和社会交融的传奇女性.  相似文献   

2.
作家三毛的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也就是一个青春的梦幻。三毛各个阶段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幽深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速”。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葛敏怀 《文教资料》2008,(18):24-26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精神流浪者"形象,早已随着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了她的人生标记.本文结合三毛的生平,用文本解析法,从三毛对自然、对情感、对人性的描写来分析三毛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6.
追求人性至美,既是三毛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和终极追求。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求不同蕴意的人性审美,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8.
表现小市民生活的充实与丰富,通过反映弱小人物生活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三毛对人生积极的审美态度、保持人格独立和内心自由、寻求尊严和正义的人道主义感情,这是三毛“表现人性的光辉面”最闪光最强烈的地方.强烈的爱国情愫是三毛创作人性中最美最壮丽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季红真透过自己的生活经历道出了自己对人生对万物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这种态度是用踏实的语言和情怀表现出来的。她就是在这些如人生之"沧海一粟"的故事里,撷取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感受到了生命如花般绽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毛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定位的一个人物。她算不上伟大,然而在她的有生之年却一次又一次掀起席卷海内外的"三毛热",并拥有一大批的"三毛迷"。她的一生和她的文字一样美丽,却又荒凉。选取三毛的三次自杀经历为主线,贯穿全文,对三毛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三毛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她的作品的影响,从而构建起作家和作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她的真情与爱心,吸引和感动着每一个读者。三毛对人生的厌离态度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并直接影响并反映在了她的创作之中。本文试从撒哈拉情结、荷西情结、自杀情结三个方面探讨三毛在洒脱、豁达的做派后面,始终隐藏着的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与孤寂,感受她把生的绚烂与死的静寂完美糅合成一生的绝唱。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其人其文之所以在后世能够获得比生前更高的地位,不在其诗文的华丽上,而在其人生境界明显高出了魏晋时代绝大多数其他作家.陶渊明生平活动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率真本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归隐情趣,达到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由于陶渊明的人格与作品曾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因此,解读陶渊明人生境界中的真善美,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和三毛是两个文坛的两个奇女子,她们都出自知识分子家庭,都才气逼人,都才华横溢,天性敏感,不甘平庸,骨子里都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本质上两个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都是一个底色——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张爱玲,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而三毛的作品常常描述的是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或是对于人生与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荣林 《当代学生》2012,(23):33-34
看过电影《玫瑰人生》么?它是关于法国"香颂天后"伊迪丝.皮雅芙一生的故事。伊迪丝.皮雅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法国最红的歌星。她的一生坎坷又极富传奇。小时候,她父母离异,长大后投身演艺圈,又遭遇诸多无奈。她过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却痛失爱人、亲人、挚友。她曾经选择用酒精和毒品来麻痹痛苦,但是却一次又一次坚强地站了起来。《玫瑰人生》是皮雅芙最著名的一首歌,就在这首歌曲录制完毕后,她年仅四十岁的生命就走到了终点。至今听《玫瑰人生》时,我仍能  相似文献   

15.
我曾读过被称为“永远的夏娃”的海外华人文学家三毛的几篇散文。她的散文清逸秀柔,总有一种浓浓的情贯穿其中,而且这情是那么真,那么深。三毛一生短暂而离奇。在她48年的人生历程中,她到过58个国家,在国外生活22年,所以她的文章多多少少地总是洋溢着淡淡的乡...  相似文献   

16.
三毛的作品让人陶醉,让人感动,但她那凄楚的人生悲剧却也让人扼腕叹息。 是谁酿成了三毛的人生悲剧? 近读一篇介绍三毛的文章,终于找到了答案:她初中时的数学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元凶”的角色。我在责怪这位庸师之余,深感教师对学生一生影响之大,也深感自己肩负担子之重。  相似文献   

17.
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三毛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不停地追问生命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图通过对三毛作品的解读,阐释她的生命哲学,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在她生命哲学指导下特殊的表现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生三部曲”中池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她笔下的主人公在婚姻这一“人生课堂”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其审美结构是一种多层 次的,在于把读者引入文本的深层空间,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现实主义文学 “为人生”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所以他提倡人生艺术化,即要求人们过“本色的生活”;能充分领略生活的乐趣和富有情趣;同时具备真善美;并且不唯理智。在他看来,实现人生艺术化的方法主要有:要顺从自然,要“尽性”;要多活动、多读书;对实际的人生要有超脱的态度;要辩证地理解人生和现实的缺陷;要善于欣赏生活。朱光潜先生的人生艺术化思想的淑世目的在于:拯救时弊,改造社会;为了打破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关系;为了使人们过严肃而豁达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前世今生     
是否可能有前世今生?以科学的眼光来看是没有的。然而三毛笔下的“前世今生”如此美好,我宁愿相信她有那样的前世。三毛的今生可算是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算一个“活着”罢了。而亲人的离逝,无目的远行的悲痛又怎么可以形容得了?只希望过上《前世》中“印第安女子平凡的一生。”说平凡确也是平凡,就像一个平和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