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课程论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了在师范本科物理专业基础课<热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有效策略.结果发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热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热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问题或课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的体验培养学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评价与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能力;<热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是:以课程知识、学科新成就及教师的科研成果为素材,以实践问题为载体,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合理的问题背景,科学生成教学进程,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这涉及到课程及教学问题。本认为,创新能力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此,一方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化和综合化;另一方面要变课程教学的教师单向灌输为师生共同参与、对话和创造,实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小学实践课程重在实践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但当前不少实践课程却徒有形式,学生大多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模仿,失去了实践本意.真正的实践课程应给学生搭建平台,放手让他们自主实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贴近生活选材,激发实践兴趣""融入生活实践,调动参与激情""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参与实践""指导自主...  相似文献   

4.
蒲忠 《考试周刊》2009,(36):165-16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和核心,而计算机课程更是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又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本文作者在计算机课程中尝试实行任务教学模式,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优化职业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改革与探索。结合教师科研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教师科研与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构建教师讲课与学生动手相结合的双向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教师主讲模式、研讨教学模式、汇报研讨模式等改革,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良好局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着很好的结合度,同时也十分符合工程项目的运用与开发实际,让学生认真动脑学习的同时,又能动手开展专业实践,实实在在地增强大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使实验教学由被动模式转变为主动模式,提高实验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频繁地发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而"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开发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是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李鹂 《考试周刊》2012,(70):170-171
研究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以问题或课题为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合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将课程知识、学科新成就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创设为合理的问题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讨论与反思自主构建知识与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学习在于学生是否敢问、敢想。解决问题是一个机械化的学习过程,然而提出问题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文化课,也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林素华 《考试周刊》2011,(91):48-49
"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的学生)还在教师不停地讲授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创新教育”的教学原则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主题 ,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阐明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要求。本文充分肯定了创新精神在学生今后学习、未来生活乃至自身生存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阐述了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必须从观念系统、能力系统、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基本前提,也是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了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波市7所高职院校的186位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探究创新能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贡献总体水平较高;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成果贡献与知识技能背景、创新品质动机、创新能力积累、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平台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创新平台环境对创新成果贡献的影响最大。为提升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平台;多渠道增进创新能力积累,提升创新成果产出力;完善配套制度,激发自主创新驱动意识。  相似文献   

14.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作为推进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有自身的要素范畴和实施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还存在不足,包括支撑专业群不够、协同融合不够、成果转化不够等。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应坚持促进教学资源转化、促进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师资能力提升三个原则,同时采取从创新服务平台群布局、平台协同融合建设、协同创新团队打造、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导向评价等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中及时推送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起到价值引领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科技前沿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是推进科学普及的有效途径.文中列举了部分实践案例,并探讨了科技前沿进课堂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坚持深度学习、团队协作可以使科技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因特网的交互式教学技术如课程网站、QQ群、邮件列表、博客等可以解决当前生态学教学中资源、课时有限的问题.交互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热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从中获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了某些偏差行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及其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决定了教师行为转化的必要性;教师自身的内在转化动力、新的教育观念、相应的课程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实施其教学行为转化的主观前提条件,以此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基础与关键,是全面落实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深入,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等问题。根据教育部创新创业驱动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勇争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要求高校教师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沉浸式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公共英语教师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行业兼职教师合作,把公共英语课程与设计专业英语课程融合,进行英语课程组合上的创新,开发设计师英语课程。利用基础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与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的有机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设计行业英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群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其内在的价值之一是促进教师发展。主要表现在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树立课程意识、反思意识;建立一系列相适应的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学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